在清代有很多人读过红楼梦原稿为什么没人知道后四十回故事
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也许当时没传开。
高鹗中举后,接连准备会试,都一再失败,身心疲惫,不过也偷得数年闲暇。他曾从友人处借阅《红楼梦》抄本,但止于八十回,不见后半部,他深以为憾 。
乾隆五十六年(1791),也就是高鹗中举后第三年春,友人程伟元登门拜访,出示自己搜求购买的百二十回全本,并邀请他一同参与编辑整理。高鹗认为此书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闲情小说,但大致上与儒家思想并无冲突,因此欣然应允。到这年冬至后五日,任务完成,下厂付印。
很快,《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第一个工程浩大的印本问世了,胡适称之为程甲本。据程伟元说,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对原稿进行编辑校对,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再印刷出版。
扩展资料:
说到《红楼梦》曹雪芹,是离不开高鹗的。清乾隆五十五年,高鹗应程伟元之邀参与整理《红楼梦》。经过近一年多的时间,与程伟元共同完成了第一版活字排印本出版,今称为程甲本。作为现今最通行的本子,这对当时和后世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件功德事。
正是由于程高的整理和出版,使《红楼梦》出现了第一次阅读高潮——当仗够材时京城士大夫家皆置一部,出现家弦户诵、妇孺皆知的阅读境况。在程乙本问世第二年(1793),印本《红楼梦》远渡日本,揭开了《红楼梦》流传国外历史的第一页。
在以往的二百年间,我们红学研究中恰恰对这一重大贡献认识不足,研究缺乏,评价还不够高。记得我曾经写一篇文章,涉及后四十回内容,阅读量8万多,杰帽60条留评。
有人说:"高鹗是胡扯的,请你不要把后四十回带进来。"甚至有的痛骂高鹗。张爱玲在其红学著作《红楼梦魇》中更以义愤填庸的笔调称之为"狗尾续貂如附骨之疽"。
但是也有部分人比较公正的评说:"《红楼梦》的八十回新包与后四十回,流传了百多年,起码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完整正《红楼梦》。"如王蒙所说:"即使高鹗的续书有几百个缺点,但我们今天任何人的改(续)肯定远远赶不上高鹗。"
高鹗生活在约1738年至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三十岁左右在京西北长城附近某地教家塾,也可能做过幕宾。在乾隆五十三年中举,六十年成进士。
历任过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他的同僚们对其评价:"兰墅天才明敏,遇事如锥脱颖,无所不办"(徐润第《郭艮斋遗涂继畲书》)。
而后人从同为顺天乡试同年举人的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诗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中,考证出高鹗是《红楼梦》后40回之作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