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财务危机该如何是好?
1、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资金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当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混乱,就为违法违纪事件找到突破口,从而出现会计反映不实、费用支出失控、经济效益低下、财产物资严重损失等经济现象。这种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和企业的彻底失败。
2、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指标分析系统
企业财务指标分析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可以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就短期而言,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资金,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因此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个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将各项具体经营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筹资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体系,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周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就长期而言,可以通过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结合外部环境变化,确定适度的发展规模,准确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题。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也是杜邦财务分析系统的核心,通过指标层层分解,刨析企业资本结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从而综合反映企业经济运营情况。
反映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
当以上主要财务指标长期处在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且呈不断下降趋势,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

3、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优化资本结构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也就是说由于借款利息的固定,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相反,企业盈利水平低,固定利息扣除之后,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少了。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给股东带来额外的财富,同时运用不当也会引起财务危机的发生。通常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只有当息税前利润(EBIT)大于负债经营成本时,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在举债经营时还要通过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留存收益率以及债权、股权比率情况来考虑债务清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