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水平三体育课程 接力跑 教学经验
【本课名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小学五至六年级(水平三)的技巧教材《接力跑》教学经验
【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一、基于课程标准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中的相关依据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探索,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把游戏作为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内容,通过“主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 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融入竞争与合作,采用多校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氛围,发展学生的他造力和竞争力。
4、给学生创设充分自主学习的宽松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主尝试与体验自由结伴练习,增加学生练习的信心
5、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提问、练习、竞赛等途径来实现。
6、课后反馈:主要通过谈话询问等途径实现。
二、基于教材特点
本节课是五年级(水平三)的快速跑内容。接力跑是以几个人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分别跑完各自规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又是在田径运动中唯一体现集体合作的运动项目。它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有较多的思想教育因素。接力跑和快速跑的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接力跑有传递接力棒的技术,要求各棒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在快速跑中完成传接棒。所以,接力跑既可以发展速度素质,协调性,又可以培养密切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基于学生实际
五年级的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多种跑的方法了,具有一定的跑的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但是,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变换联系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小学生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学习目标】
1、运动参与:感受“接力跑”活动和比赛中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2、运动技能:能够熟练 自如的完成“下压式”交接棒的技术动作。
3、身体健康:知道正确的“交接棒”身体姿势,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在体育活动中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游戏中乐于与同伴共同参加并完成体育活动。
【学习重点】
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
【学习难点】
交接棒的时机与配合
【学习准备】
田径场、接力棒19根、报纸1张、录音机一台
【课时预设】
2课时
【评价体系】
1、学生自我评价:针对本学段五个学习目标及相应内容来确定评价内容。大至有三个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
2、组内相互评价:采用本组组员面对面评议的方法,与个人自评相同。如组内评价发生看法与意见不一致,教师要帮助做必要引导。
3、教师评价:可采用等级评价的形式,如:好、较好、一般、等形式;也可结合学生特长、突出成绩、明显进步评定等级。
4、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提高和发展。记录袋由教师、同学、自己、家长共同完成与学生自我评价、组内评价、老师评价相结合。
5、学期总结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权重80%)
①日常出勤。(10分)
②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发言质量,互动水平等。(20分)
③技能掌握程度。(50分)
(2)终结性评价(权重20%)
测试:体育知识,技能展示。
(3)评价结果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总分为学期末最终评价。100—80、79—60、60以下,分别为A、B、C三个等级。
【学习活动方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兴趣,主动参与。
2、能掌握一到两种交接棒的技术动作,并且能在比赛中加以运用。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互动,敢于创新,自信、自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85%—90%的学生熟练掌握。
〔学习活动〕
1、引入部分
1、常规教学(1-2分钟):
1)体育委员整对集合,师生问好;
2)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安排见习生;
2、对列队形练习-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4-5分钟)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及四列横队变二列横队的动作方法及要领;
2)教师做完整示范;
3)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排头到排尾。进行队形变化练习。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二列横队相对
3、游戏:“贴膏药”(4-5分钟):
方法:各组左右间隔两步,围成一个圆圈,另外从参加者中选出2人做领头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与追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插。在追逃中,如果追者用手拍到逃者身体任何部位,则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但如果逃者贴在任何一组人的前面,逃者立即得到解脱,追者不能再拍他,而这一组的最后一人成了新的逃者。
通过上述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为主教材内容的出现,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19-20分钟):
1、30米击掌接力跑(5-6分钟):
教学步骤:
1)教师示范,学生尝试性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3)教师启发,学生总结跑时的感受,怎样才能跑得最快;
组织队形:学生分为四组进行练习,二路纵队为一组。
2、游戏: “障碍过关” (13-15分钟)
方法:游戏分两个部分,中途设置两个障碍,一段障碍单腿跳过二段障碍蛙跳通过,通过二段障碍后快速返回,与下一个队员击掌,游戏继续进行。直至所有队员全部通过站好队伍,游戏结束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见习生做中途裁判;
2)教师口令,学生进行游戏;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
3)游戏结束,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游戏心得;
组织队形:同上。
(三)延伸(5-7分钟):
1、游戏:“抱团数数”
1)教师提示,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3、结束部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接力跑,大家以后尽量在生活中运用。这节课大家玩得快乐吗?现在和老师一起跳一曲放松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进行全身心的放松,既达到了恢复身心的目的,又体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