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
甘,寒。入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暑止渴。

【功效特点】
本品为食、药两用,有病能治,无病能防,是防暑、解暑的要品,同时能清胃解毒,用于解药毒,如砒石、巴豆、附子、苍耳子等一切草木金石诸药及酒食诸毒,大量服用均可解救。

【功效作用】
1.清热解毒:
①用于一切痈肿疮毒,以本品煮汤频饮;若治丹毒烦热,可生研后冷开水绞汁服;若防治痈疡毒盛内陷入里,可用本品60克,制乳香30克,甘草15克,朱砂6克,为末,每次6克,1日2次冲服;若防治痘疮、麻疹之流行感染,可与赤小豆、黑豆、生甘草煎汤频饮。

②用于砒石、巴豆、附子、苍耳子等一切草木、金石诸药中毒,均可生研凉开水绞汁顿服,或煮汤频饮;若与黄连、葛根、甘草共研粉,用豆豉汤送服,可解误服热药以致烦躁闷乱、作呕狂叫之证;如用解砒石中毒,亦可与黑豆、黄土同煎冲鸡子清服。




【鉴别应用】
凡豆类都能解毒,以黄豆和绿豆解毒力最强,而绿豆比黄豆适口。

【配伍应用】
1.配甘草:甘草味甘性平,诸本草视为解毒药、食物中毒之要药,绿豆甘寒,能清热解毒、消暑除烦,古云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草木一切诸毒,甘草清热解毒,前人云:“甘草解百毒,二药相须为用,则能增强解毒作用,谓有“解百毒”之楞,旧时多用治附子、乌头或巴豆等药物中毒,现多作清暑饮料,以预防中暑,也作中暑伤热、疮疡肿毒的辅助治疗之剂。

2.配金银花: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绿豆甘寒,有清暑解毒、泻火除烦之功效。二药相伍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泻火除烦之功大增,一切痈疽疔疮、丹毒,均可用此二药,功效更强。

3.配藿香:藿香清芬微温,为常用的暑湿时令要药,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醒脾快胃、化湿疏表功佳;绿豆甘寒,消暑止渴、利湿除烦。二药合用,清热解暑除烦之功倍增、又能利湿化浊,是夏季解暑的良药。

4.配茯苓:茯苓甘淡而性平,甘以益脾培土,淡以利水渗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以治生湿之源;水湿阴霾之邪,以健脾除湿为佳,绿豆甘寒,有清热除湿、利尿消肿之功。二药相配应用,除湿利尿之力增强,又能健脾化浊,凡小便不利、热淋、水肿、中暑,均可选用此药,疗效满意。


6.配荆芥:荆芥芳香气烈,疏风邪,清头目,炒黑入血分,故又能宣血中之风,为疏风之要药;绿豆甘寒,有清热解毒去暑之功。二药相配伍,清热解毒疏风之力大增,又能润肤止痒,凡热毒风疹、皮肤瘙痒用此对药功效最佳。

【应用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滑泄者忌用。

【用法用量】
内服:15~30克,入煎剂,研末或生品绞汁冲服。外用:研末调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