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财务报告-财务经理学院
1、绩效评估指标

2、绩效评估指标

3、回答经营管理的第二个问题
定义管理需求,确定经营管理报告的基本框架
4、定义管理报告基本框架
• 常规问题:收入、分析不同产品的成本
• 重点跟进:初创期企业——制度体系的建立、融资
• 阶段性关注

5、常规问题-定义管理报告基本框架
定义报告需求
• 建立信息需求收集机制
• 评估信息获取的可行性及成本效益性
建立报告体系
• 建立报告体系要点
• 确定报告周期
• 管理报告数据的采集
• 管理报告的报送
其它分析报表
• 可行性分析报告
• 商业计划书
6、定义管理报告框架

7、规划管理报告的内容和层级-零售业

8、规划管理报告的内容和层级-零售业

9、定义管理报告
• 三个维度的对比:和历史比、和预算比、和对标企业比
• 转换视角:会计科目转向责任中心

10、回答经营管理的第三个问题
除了已经存在的历史问题,是否可以预判问题的发生?
财务报告与分析的内容

11、典型财务分析季报框架
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报表框架:
• 经营环境分析
• 新订单分析
• 收入分析
• 销售成本和毛利分析
• 净利润分析
• 现金流分析
• 营运资本分析(应收、存货、营运周期)
• 人力资本分析
• 运营分析
•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大的建设项目进展以及投资超支或节余情况
• 产品质量情况
• 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新产品,新服务,价格策略,新技术,新市场策略)
• 下一季度以及全年的业务展望,主要是收入和盈利情况。
12、回答经营管理的第四个问题
如何落实问题的责任?推动部门进行改进
标准成本-工厂绩效管理体系

13、落实责任
• 结合管理会议,才能更好的发挥数据分析的价值和作用,积累知识和经验。
• 压力更大,没人愿意在同事面前丢面子,激发人们把事情做的更漂亮。
• 预期的公开曝光,会将由于懒散导致的拖延和不必要的失败最小化,团队不能容忍月复一月的不做改进,促使提前做好准备。
• 通过团队智慧,促使“最佳”做法尽早达成。不同观点将改善信息的质量和解决方案的影响力。
• 将隐性的知识共享出来。
• 通过会议的集中分析和行动方案落实,会后执行跟踪和反馈,促进执行改进。
14、财务报告与分析无处不在


15、内部经营管理报告
• 公司KPI完成情况,整体方向,是否是既定方向,公司整体目标-绩效(定量、定性)
• 重点事项跟进(实际执行情况,是否符合既定策略)
• 常规检测(监测全面,如有偏差,差异分析,找出问题)
• 问题原因分析,责任分解,解决方案
• 未来预测
• 基础信息体系的搭建
16、经营管理报告的三个层次架构

17、内部管理报告做什么?
在内容呈现的基础上,我们进而还会讨论的问题就是:
- 这样一份财务报告,数据是否是真实的、完整的?
- 我们获取数据的成本?能否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相关的报告信息?
- 我们是否为了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配置了合适的人员?
- 我们是否为了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设置了合适的财务体系?
- 还有那些更好的、直观的、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我们的数据和图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