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
1、温度和湿度监测
为了使文物能长久保持良好的状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文物存放环境分为两大类,即无机质类文物和有机质类文物,无机质文物的存放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30%~55%。有机质类文物的存放温度为:14-20℃,相对湿度为50%~60%。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在温度太高时,及时进行降温;温度太低时,及时进行加温;湿度太大时,采取除湿措施;湿度太小时,进行加湿。
2、光照度
自然光线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会引起物品脆弱变质,可见光会损害色彩,对文物起着破坏作用,因此文物应避免阳光直射。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无机质文物的存放光照在150~300lux之间,有机质文物的存放光照在50lux,并需要防紫外线,所以文物存放时窗户上应当安置百叶窗或玻璃,以减少紫外线对文物的影响。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光照度传感器对环境中的光照进行监测,为管理者及时有效的调节提供数据依据。
3、大气环境
现代社会空气中的污染十分严重。当大气中含有微量臭氧的时候,能使铜、铁、铅等金属氧化,使织物、纸张和彩画上的颜料褪色或变色。许多有害气体,如煤中、腐败的食物及厕所中散发出的硫化氢(有臭蛋气味)气体对银器、铜器和铅器等均有害处;氯气能使染料褪至无色,对织物、纸张和皮革等都有破坏作用,并引起金属腐蚀;飞机、汽车、烟囱、煤炉等大量排出的二氧化碳就更不必说了。空气中还常混杂有极微细的硬质颗粒,它们与湿气结合降落并沉积在物品上,易于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寄生,对各种有机质地的文物危害尤大。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89
阅读量:157
阅读量:37
阅读量:167
阅读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