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

2025-10-04 09:11:13

由于家长的溺爱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特别强

,

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

根本不顾及别人

,

受不得半点委屈

,

更谈不上吃苦

,

如果这样下去

,

走向社会如何立足

?

要使他

们步入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权利

,

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

,

健康的心理

,

特别是要有正确的行为

习惯

.

我认为

.

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

巧用鼓励表扬

,

促进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

     

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

:

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

,

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良好

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1.

发现优点

,

及时鼓励

,

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

证明: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各种

是非观念尚未形成。

因此,

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为一名

幼儿教师,

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

给与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

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2.

激发情感,真挚鼓励,

是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教师在实

施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投入要真切,

表情要丰富,

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

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

是消极的。

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

除了运用语言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

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和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

鼓励(如摸摸头)等,才能深深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3.

树立榜样,积极鼓

励,

是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

点滴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结合节日设计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通过“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

2.

利用“六一儿童节”组织

活动,向幼儿进行爱老师,爱他人的教育。

3.

利用“十月一日”国庆节对幼儿进行爱家乡,

爱祖国的教育。

(三)组织各类游戏活动,体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娃娃家”中,启发“爸爸妈妈”

“关心照顾好”

“孩子”

“主人”

;在菜市场,

能把蔬菜分类,认真地买菜;在医院里,医生要耐心的为“病人”医治。通过角色扮演,幼

儿能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照顾的美好情感,

同时,

启发幼儿对他人的热爱之情,

逐步

养成礼貌待人,

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

身心的需要,并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

建立起行为准则。在玩棋类游戏时,

需要

按照一定的规则方法来玩,

不能随心所欲,

如按规则玩,

玩得好就会感到自己是个能干的人,

从而激发起幼儿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如违反了规则,教师应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

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如在“坐公交车”的游戏重中。有的幼儿拥着挤着的

买票,这时教师以“车站管理员”的身份来巡视,说:

“今天的旅客真多啊,我看看是不是

文明排队了?”这样的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的接受乐“排队买票”的这一规则,培养了

幼儿谦让,不争不抢,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由此可见,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

而且能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为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四)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

1.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了解幼儿特点,

关爱幼儿生活,

幼儿时期的孩子处在身体迅速

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的标志。

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他

们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

而且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赖,

离开爸爸妈妈他们会感到

极大的不安,这时,教师应该想妈妈一样去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渐减少分离焦虑,适

应幼儿园的生活。

2.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

要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

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

还要

注意幼儿如何学,

这也反映了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

爱模仿时学前孩子突出的特点,

们喜欢模仿老师,

家长和伙伴,

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动机,

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

过程,他们的模仿不是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3.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

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学前孩子的需要没有合理与不

合理之分,

只有成人引导对待的区别。

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

倘若是直

接而普遍的。可视为幼儿的天性,这天性是自由的冲动,

是活动的本能,是幼儿在面对环境

时一切直接而自发地流摇出来的东西。

他们对新鲜事物,

对自然界的变化都有着十分浓厚的

兴趣,他们积极去感受,面对,研究和表达。

4.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注重集体活动的作用。

1

)在游戏重培养,孩子在玩积木时,教师总是把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组,把积木放在桌子

中间,

小朋友都到中间去拿自己有用的,

做自己喜欢做的模型,如果剩下的积木不够,

就大

家共同做一个,

使小朋友学会谦让和配合。

2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都是强化幼儿集体意识的课堂。洗手,喝水,吃饭,做游戏等,都是一组一组的进行,并提

醒幼儿如果一个人慢了会影响大家的成就,

那你们这一组都不会受到表扬,

那么孩子们会精

心的做每一件事情,心里装着集体。

3

)正确使用评价手段,孩子在室内活动后,总是先评

价每一组的集体表现,再评价每一个幼儿在这一组的表现。

(五)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

偏差等原因

,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习惯矫正是一项相当艰苦的教育工作。格思

里的邻近干扰理论告诉我们,

废除不良习惯的基本要则是,

发现引起不良行为的线索并接着

以同样的线索实施一种不同的反应,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以下几种矫正措施:

1.

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

 2.

教师要做到不急躁,

不气馁,

持之以恒,

并落实检查督促的措施。

3.

及时强化,

在矫正过程中,

我们还随时注意幼儿行为发展的闪光

点和坏苗头,对前者及时表扬宣传,对后者及时控制

我相信,只有双方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幼儿一定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行为

习惯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