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考点:逻辑思维能力中的概念学习
1、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比如,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概念的逻辑特征
内涵:也叫概念的含义,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主要明确概念“是什么”。
外延:也称概念的适用对象,指具有概念内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主要明确概念“有哪些”。
例如“偶数”内涵: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外延:尾数为2,、4、6、8、0的整数。
3、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由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推演到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简单点说,限制就是“从大到小”,比如从“动物”到“哺乳动物”,从“人”到“男人”。
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由外延较小的种概念推演到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逻辑方法。
简单点说,概括就是“从小到大”,比如从“哺乳动物”到“动物”,从“男人”到“人”。
4、概念间的五种关系
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全同: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比如,珠穆朗玛峰和世界最高峰;中国的母亲河和黄河。
全异: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比如,猫和狗;奇数和偶数。
交叉:两个概念的外延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重合的部分。比如,学生和党员;演员和歌手。
包含: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比如,人和女人;学生和小学生。
包含于: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比如,杨树和植物;铅笔和笔。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163
阅读量:100
阅读量:40
阅读量:149
阅读量: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