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

2025-10-17 03:05:46

1、治疗目标

2、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获得洞见与自我的了解被视为精神分析理论及精神动力取向治疗的终极目标。自上世纪50年代起,精神分析取向治疗师普遍认为建立治疗关系本身也是治疗的重要目标,并认为来访者改变来自于建立可为其所用的治疗关系。不同的理论治疗目标的侧重点亦有不同。古典精神分析注重用诠释来消除冲突,客体关系理论注重改变患者的内在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取向的治疗目标则在于增强自体的整合。

1、低自我形象

亲密关系上会经常感到失望和困难

工作或事业缺乏成就感

情感淡漠

优柔寡断,难于做决定

幸福感与快乐感缺乏

性困扰与性障碍

焦虑,抑郁,强迫,癔症,恐怖,睡眠障碍等

2、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作为系统和科学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的人格的成长过程,拓展了人类自主精神的领域,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用于探索自己浩淼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徐凯文老师在课上会带领学员解读完整咨询流程中初次访谈、评估和治疗等环节,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讲解精神分析的概念和技术,如阻抗、移情、反移情等是如何在咨询中出现的,在有心理创伤的个案身上有怎样的特点。了解引发危机状况的深层创伤的治疗方法、策略和方向。

1、一、导师介绍

徐凯文博士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

丹麦奥尔堡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

临床心理学注册委员会,秘书长;

注册心理督导师;伦理委员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委员

危机干预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

社会精神医学学组 委员

2、二、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课程详情

时间:2014年8月8号-10号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