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探索性分析是怎么分析的?
1、判断是否进行因子分析,判断标准为KMO值大于0.6
2、因子与题项对应关系判断。
对不合理题项进行删除,共有三种情况:
第一类:如果分析项的共同度值小于0.4,则对应分析项应该作删除处理;
第二类:某分析项对应的”因子载荷系数”的绝对值,全部均小于0.4,也需要删除此分析项;第三类:如果某分析项与因子对应关系出现严重偏差(通常也称作‘张冠李戴’),也需要对该分析项进行删除处理。
3、因子命名。
1、张冠李戴:如果某分析项与因子对应关系出现严重偏差(通常也称作‘张冠李戴’),需要对该分析项进行删除处理。
纠缠不清:比如A1可归属为A维度,同时也可归属到C维度,这种情况较为正常(称作‘纠缠不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即可,可将A1删除,也可不删除,带有一定主观性。
区分‘张冠李戴’和‘纠缠不清’这两种现象。
2、通常先处理掉‘张冠李戴’现象,然后自然的到后面‘纠缠不清’问题会减少,后续即使有个别‘纠缠不清’现象时,也基本可以接受。
3、通常需要首先设置好因子个数,而不是让软件自动识别。
4、因子分析进行因子浓缩时,通常会经历多个重复循环,删除不合理项,最终得到合理结果。需要来回多次进行对比,找出最佳结果。
5、同样的样本数据,不同的分析思路,有可能出现结果不相同,但只要符合因子的思维概念即可。
6、因子分析结束后,还需要用得到的几个因子,用于后续分析使用,通常可使用因子得分(问卷常使用平均分)继续后续用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160
阅读量:37
阅读量:63
阅读量:32
阅读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