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前四篇是怎样的
1、常半身出汗,易半身不遂。
常吃肥肉精米厚味,易发生疔疮。
常饮酒,会造成气机上逆。
若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澼及疥疮等病症。
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因而大饮,则气逆。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2、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
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
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
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滞。
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3、女七男八——男女的生长规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4、春天伤于风邪,会发生急骤的泄泻。
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
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
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5、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发陈——肝
人们应该晚点睡觉,早点起床,保持良好作息,调整精神。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之气就不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蕃秀——心
人们应该晚点睡觉,早点起床,情志应保持愉快,不要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
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以致心气内虚,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
秋——容平——肺
人应该早睡早起,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
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阴之气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冬——闭藏——肾
人应该早睡晚起,等到阳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
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之气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注泻等疾病,同时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