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
1、理性经济人假定。理性经济人假设是激近公共选择理论对经济人假定的扩展。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它假定在经济市场上,个人都是利己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的人,因此经济当事人都是从自己的偏好出发,在交易中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民矿济人假定扩展到了政治领域。
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集体偏好是个体偏好的集结,个人是唯一的意识单位,是真正的选择者。个人是基本的分析单位,一切价值评估都只有以个人为起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集体行动的背后并不存在独立的集体意志,耕阅宙相反集体行动是集体行动中的个人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采取理性选择之后的结果。
3、作为交易的政治。公共选择理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对于市场的分析,并把这种理性经济人的假定扩展到政策市场,把人们在政治领域的相互作用过程视为政治上的交易。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实质都是利益交换,都取决于交易动机、交易模式。公共政策理论研究的主题就是政治市场上交易各方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就是探讨在公共政策制定或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各方的理性选择能在何种制度体系内达到竞争均衡,这种均衡又在何种情况下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
4、搭便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对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中的行为选择和公共产品分配的特殊性进行研究,提出了搭便车理论。奥尔森在《集团行动的逻辑》中指出了集体行动面临的困境,即个人对于利益的理性最大化追求导致了次优化的集体结果,在大型团体中,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往往不会按照团体共同的利益采取行动,相反倾向于采取搭便车的行为。大型集团能够进行集体行动的必要条件是其能够提供选择性的激励。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45
阅读量:118
阅读量:25
阅读量:107
阅读量: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