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实用户做可用性测试时的误区
1、误区一:内部人员更了解产品,能够更好的完成测试!
答:产品存在差异,无论是产品在功能方面,还是操作方面,例如:体育类游戏,具备特定一些体育知识,你能保证内部人员都懂这些知识吗?
再者有一些产品是面向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较低的用户的,而内部人员各个都是高级用户,根本无法耐心去玩这些低些的东西,例如现在给你个老年机你会有很兴奋的去体验吗?
还有的产品,用户必须有特别的使用环境,例如:一些手游手机必须ROOT,安卓版本限制等,而内部人员却不一定有,即时有,也不一定能囊括你需求的所有方面。
正确方法
1. 定义清楚"真实用户",什么样的用户才属于真实用户。
2.即时无法百分百完成第一步的定义,也要制定好退让的条件,例:需要找一名专科学历的28岁IT女白领,可以退让成找一名专科学历的女孩。
3.根据产品不同的阶段来选择测试人员,最初的时候,即时找到的用户不是特别满意,但基础的可用性问题。但是随着产品的改善以及深度的进行,更多问题可能隐藏在只有真实用户才能发现的地方。
4.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慨做个测试单纯找人就这么麻烦,那其他怎么操作呢?导入测试人员这一块已经被一些团队及公司所承接了,所以就像你需要招聘那样,列好你的需求,找相关团队及公司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找笔者所在的公司壹测吧。
2、误区二:使用内部人员更省钱!
答:内部人员所处的岗位不同,占用其工作时间来进行测试,显然是不可取的,毕竟都有自己份内的工作在进行。
选用额外时间进行,那么产生的加班费用是计算在每个部门身上呢?还是计算在测试部门的身上呢?这笔费用如果按照岗位加班费来计算的话,也会是比不小的开销。
可能你会说,都是一个公司的,互相帮忙,给什么钱呢,人少可以,人多的话,恐怕你就没办法进行控制了。
正确方法
定位好测试人员后
1.根据测试难度及时间,做好费用支出的预算。
2.如果时间较少及难度较低,可以以奖品形式进行奖励发放。
3.难度较高,需要配合力度较大的话,就可以直接给予测试酬劳,测试酬劳要高于参与测试人员的加班费用。
以上这几个方法也可以结合着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