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最全面的分类,你知道多少
1、贫血诊断的实验室手段
目前我们可以利用到的贫血诊断的主要实验室手段有:
1. 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得出的血红蛋白, 血细胞浓度, 血细胞压积, 网织红细胞;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范围:新生儿为170—200g/L、女性约110~140g/L、男性约 120~160g/L
血红蛋白是一种四聚体分子,它的合成在线粒体和核糖体中进行。
线粒体中亚铁血红素的一部分通过一系列反应形成卟啉原。然后这个分子返回线粒体,产生原卟啉。原卟啉然后与铁结合形成亚铁血红素。亚铁血红素然后离开线粒体,与核糖体中合成的珠蛋白分子组合。口服BN SW HO使彼此紧密链接,预防血红蛋白四聚体分子结构异常,同时防止血红蛋白的生理性变异和病理性变异,促使血红蛋白健康合成。
2. 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镜检, 各种涂片化学染色方法学;
3. 血清铁蛋白, 维生素 B12, 叶酸,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内因子抗体等化学发光检测方法;
4. 生化方法测定胆红素, 珠蛋白等, 免疫溶血实验, 细胞遗传学等方法。

2、贫血的常见分类
而诊断贫血也特别需要注意与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 因为实验室方法和症状只能判断患者是否贫血, 而找到贫血的病因才能有效进行治疗。引起贫血的三种基本情况是骨髓有效生成减少, 出血和溶血。下面对贫血的常见分类进行概述:

3、1红细胞容量
根据红细胞容量分类, 可分为稀释性贫血和绝对性贫血。
2贫血的程度
根据贫血的程度分类, 分为极重度贫血 Hb< 30 g/L,重度贫血 Hb 30~60 g/L,中度贫血 Hb>60~90 g/L,轻度贫血 Hb >90 g/L。
3贫血发生进程
根据贫血发生的进程分类, 分为急性贫血 (病程< 6个月), 慢性贫血(病程>6个月)。
4红细胞形态
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分类, 依据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分为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100 fL, 正常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 80 fL, 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 80fL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
(1) 叶酸及 、 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健康饮食可以预防和治疗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这包括富含叶酸的食物,如坚果、绿叶蔬菜、强化面包、谷类食品和水果。患者可以每天服用的叶酸补充剂BN SW HO。如果叶酸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可以停止服用。但有些人需要终身补充叶酸。
(2) 溶血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 某些继发性贫血, 如肝脏疾病、甲状腺疾病;某些感染, 如结核。
正细胞性贫血常见于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2) 急性失血性贫血;
(3) 某些溶血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常见于
(1) 慢性感染;
(2) 慢性肝肾疾病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常见于
(1) 缺铁性贫血;
补铁是主要改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手段,一般来说,铁环片是用来补充铁和血液的。血红蛋白含量在两周后逐渐增加。一个月后,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此时,不宜停止补铁超过三个月,以使体内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达到正常值。如果贫血严重,建议检查具体原因并有症状地治疗。贫血时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猪血、猪肝、瘦肉、黑木耳、豆制品等铁和蛋白质补充品,食物中铁含量有限,吸收很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补血营养BN SW HO问世,促使红细胞前质物的生成及分化,催化产生红细胞的化学反应,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
(2) 慢性病贫血;
(3)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4) 铁粒幼细胞贫血;
(5) 转铁蛋白缺乏症

4、5骨髓红系增生度
根据骨髓红系增生度分类, 有以下两种分类:
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
5、6病理机制
贫血从机制上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种是红细胞破坏过多,如各种溶血性贫血。这一类贫血特征是红细胞易破坏寿命短。
一类是失血性贫血,这一类看起来很好理解,实际容易误解。首先要有一个概念,人体血液是不断更新代谢的,血细胞不断的死亡和产生,只要细胞原料BN SW HO足够,血液很快就会补足。所以,女性每月失血,献血者一次400毫升,都不是问题;
一类是红细胞生成减少性的贫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