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教案,超级实用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时: 2课时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
《离骚》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课,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学习诗人的高尚人格,面对挫折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楚辞体的特点,学习本诗比兴为主的表现手法
2、 体会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3、 学习诗人在面对挫折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反应比较快,但是对于《离骚》这么难理解的文章好说,缺乏踏实认真阅读的精神,容易感到枯燥,学习这篇文章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激发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解屈原的精神世界是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以问题进行引导来理清文章思路!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4、 学习本诗比兴为主的表现手法
5、 体会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导入
学生积极回答如:屈原、陆游、杜甫……
拓展知识面,让同学们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楚辞体
播放配乐朗诵
朗读课文,把握节奏,体会情感
进入情境,自读体会感情
熟读课文,体会屈原的痛苦与无奈
分组讨论:投影问题1:屈原被贬谪的原因2:面对挫折如何做的?3:屈原的外在形象?4:比兴手法体现在什么地方
小组讨论,以竞赛的形式回答问题,边回答边理解
理清文章思路,避免翻译字词的枯槁,考察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总结文章特色,拓展,屈原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作业:字词
思考,举手回答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概括能
七、教学评价设计
每个小组6名同学,轮流回答问题,答不出不能坐下,看那组同学站的同学最少,那组胜利!
八、板书设计
屈原{内在美 比兴手法:灵修、芰荷等 文章特色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外在美 2、比兴运用
3、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学生对于《离骚》知之甚少,加上《离骚》诗句比较难理解,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解决疑难语句,在课下我印发了预习卷子,自己能大概疏通文意,对屈原的时代背景与屈原的政治理想做必要的补充,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屈原的遭遇和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加大诵读的力度,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展的脉络!
通过小组的讨论学生能找到屈原的内在美,对于这些名句我要求学生背诵!对于屈原的外在形象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会问:老师,屈原真的这么打扮自己么?我会引导同学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的是自己的高洁的品质!在以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尝试运用!
在教学设计环节我觉得做得比较好,比如说拓展了知识面,让同学们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楚辞体这种是个体裁!而且理清了文章思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