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作改进的十个步骤
1、第一步:明确课题来源(1天)
1. 售后故障排名统计(故障率高)
2. 月度或日常售后服务信息(接收或主动收集到的)
3. 零公里问题(生产过程、入库检验、Audit评审、营销部)
4. 与标杆产品的对标结果(与标杆产品的差异)
5. 其他
2、第二步:立项评审(2天)
1. 评审
2. 立项(填“改进立项申请表”)
3、第三步:成立小组(1天)
1. 小组目标
2. 成员组成、任务分工
3. 分项计划、目标、进度要求
4、第四步:问题调查或再现(2周)
1. 现场调查:时间、地点、数量、确认方式
2. 信息数据调查(售后问题可通过一线通数据统计分析)
3. 问题或故障再现
5、第五步:测量与分析(2周)
1. 确定与问题相关的系统、要素和质量特性(人、机、料、法、环,推荐鱼刺图法)
2. 标准及图纸的校核、分析
3. 检查、测量上述系统、要素和特性与标准的符合性(检查及测量的方法及对标结果)
4. 依据检测结果,进行故障机理分析(理论分析过程)
5. 必要时通过排除法,判定一个或多个主因(实际互换、对比等试验分析过程)
6、第六步:方案实施(3天)
1. 方案评审(检查问题调查及测量分析的充分性)
2. 制定改进实施计划
7、第七步:效果验证(4天)
1. 改进后测量数据验证(保证验证数量)
2. 改进后现场实物状态验证(保证验证数量)
3. 模拟装配或使用条件状态的验证
4. 必要时进行可靠性试验验证(依据实际使用状况提出一个可靠性标准)
5. 如验证失败再重新回到第四步
8、第八步:文件固化及培训(1周)
图纸、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装模具、工具、工位器具、人员培训
9、第九步:上下场衔接(3天)
1. 样品、小批验证后可实施上下场
2. 库存及在制品的处置方案
3. 明确的的切换时间节点及整车底盘号(改进的起始里程碑)
4. 做好切换记录(时间、地点、人员)
5. 改进前后产品图号、实物状态图片、改进特征描述、适用车型、切换时间、生产厂家、售后服务技术培训要求等信息上场后两周内传递至销售部门。
10、第十步:跟踪验证(六个月)
1. 统计数据跟踪(改进前后数据、图片对比、故障率变化等)
2. 后续调查跟踪
3. 未达到目标重新回到第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