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带来的危害

2025-11-16 17:41:52

1、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各种先天、后天因素诱发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2、如空洞在腰骶部脊髓中,则两下肢出现感觉障碍和瘫痪,肌肉紧张,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叩击机腱反射亢进。营养障碍也常见,如皮肤发绀、角化过度、无汗或少汗,关节的痛觉缺失,引起关节磨损、萎缩、畸形、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有磨擦音而无痛觉。延髓空洞症可表现吞咽困难及呐吃,软腭与咽喉肌无力,悬雍垂偏斜,伸舌偏向患侧,患侧舌肌萎缩;面神经麻痹,面部痛、温觉消失,自面的后部逐渐发展到鼻及口;眩晕、耳鸣、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其他如脊柱侧突、后突畸形、脊柱裂、弓形足等亦属常见。

3、中医学认为髓由先天之精而化生,在生长过程中需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后天脾胃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肾精需赖胃的受纳和脾阳的健运。若脾失健运,肾精不足,津血失畅则不能生髓充益而致肾虚髓空,正如医家张介宾所言“精气耗伤,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