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喉痈
1、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认为,扁桃体周围脓肿常发生于慢性扁桃体炎之急性发作期;多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等引起,扁桃体感染向深层组织发展,侵及扁桃体周围组织,造成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感染.咽后脓肿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咽后淋巴结发炎,进而化脓,脓液蓄积于口咽后方的咽后隙的一侧.咽旁脓肿为咽旁隙的化脓性炎症,多由邻近组织的急性炎症扩展或经血行侵入咽旁隙,部分由于咽部外伤、异物及咽、口腔手术中将细菌带入咽旁隙所致.急性会厌炎(或会厌脓肿)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致病菌有乙型流行性感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或细菌与病毒混合型感染.此外,变态反应也可引起会厌的高度水肿而继发感染.或外伤(如异物、刺激性气体及食物等)损伤喉部粘膜均可引起会厌炎,乃至化脓形成痈肿。

2、中医学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患者平素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致肺胃积热,此为内因;外因则为感受外邪,如外感风热邪毒,或因误吞异物咽喉受损而感染邪毒,以至外邪引动肺胃积热,内外热毒搏结上蒸咽喉,致咽喉气血郁滞,热毒塑聚,热盛肉腐成脓,故成喉痈。或者由于风热乳蛾、风热喉痹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均可致热毒蔓延,热毒困结于里,循经上蒸.于咽喉,热灼血肉腐化成脓而为病。喉关痈多由于风热乳蛾热毒壅盛,扩散至喉核周围,致肉腐痈成。正如《咽喉经验秘传·喉症用药细条》指出:“乳蛾……如至三日,看喉内但红肿而无白星者,即喉痈症。”总之,喉痈的病因病理主要是饮食不节、患食肥甘辛辣及醇酒等,以致积热内蕴,复因外邪入侵,内外合邪而发病。
1、各种喉痈都有一些共同症状,如咽喉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发热、全身不适等,但不同部位的喉痈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分述如下:
喉关痈
1.症状:本病多发于一侧,患风热乳蛾3d-4d后,一侧咽痛加剧,并向同侧耳部及牙齿放射,因咽痛不敢吞咽而致唾液潴留口中.语言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喝水时易返流入鼻腔。
2.局部检查:一病侧前弓及软腭红肿并向对侧偏斜,前弓上方隆起,扁桃体被遮盖并被推向内下方,‘悬塞垂被挤向对侧,张口受限,同侧颌下淋巴结常肿大压痛。
3.理化检查: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大于10X109个/1,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
2、里喉痈
1.症状: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常有上感病史。病情发展迅速,起病较急,咽痛剧烈,不能讲话的小儿常以拒食来表示咽痛,饮水时易返流入鼻腔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呛咳,小儿的语言或哭声含糊不清如口中含物,吞咽困难,呼吸不畅,患儿常头偏患侧扩大气道以改善呼吸。若脓肿增大阻塞气道则出现呼吸困难、痰鸣气急等喉梗阻症状。
2.局部检查:一侧咽后壁红肿突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3.理化检查: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大于10x 109个/L.颈部侧位X片:可判断脓腔的大小及范围,有时尚可见到液平面。
3、下喉痈
1.症状:起病急骤。发热,咽喉疼痛剧烈,吞咽时加重,吞咽困难,语言含糊不清,但少有声音嘶哑,痰涎多,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吸气时困难)。
2.局部检查:间接喉镜下检查见会厌红肿,严重者呈球形,有脓肿形成时可在会厌舌面见有黄白色脓点。
3.理化检查:血象中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喉部侧位X线片:可见肿大的会厌,喉咽腔阴影缩小,界限清楚,对于儿童会厌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4、颌下痈
1.症状:有发热、寒战、头痛,患侧咽喉颌下及颈部剧烈疼痛,吞咽困难,语言不清.
2.局部检杳:患侧颌下及下领角后方肿胀、坚硬而有压痛,患侧咽侧壁红肿隆起,同侧扁桃体被推向中央,但扁桃体本身并无病变。
3.理化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5、鉴别诊断
急喉暗:喉痈亦可出现声音改变,如语言含糊不清,但声音多无嘶哑,只是不清楚而已,只有当病变侵及喉部时才有声音嘶哑,且以咽喉部疼痛剧烈、吞咽困难等为主证。而急喉暗则以声音嘶哑为主证,喉痛轻,检查时见喉部粘膜充血,声带红肿,故不难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