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快速寻找小儿哭闹的原因
1、小儿哭闹的原因可分为
(1) . 非疾病性; (2) . 疾病性.

2、一、非疾病性
1.饿了
一般而言小宝宝可能2~3个小时就饿了,但有些长辈总喜欢固定3或4个小时才给宝宝奶喝,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这种方式对饥饿难耐的宝宝而言,可能会把他们给逼疯了。不是气得哭不停、就是有了奶后狼吞虎咽的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气,这样的结果反而又造成肚子痛,只好再哭一次了。
2.肚子胀
两餐之间,宝宝有时会有腹胀的状况发生,如喂母乳的妈妈则吃了一些产气食物(如:豆类、豆浆与地瓜等);或者喂的配方奶在小孩子吃后产生气体而使其肚子胀,这时宝宝就会哭。
3.尿布湿了
当小孩子的小屁股触碰到湿湿的尿液或是粪便,会让小宝贝感到不舒服,也是会导致小孩子哭的。
4.想被拥抱、撒娇
新生宝宝有时候会怀念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会藉由哭泣来期待爸爸妈妈们给予拥抱或呵护,这是一种撒娇的表现。
根据调查显示,高达九成的妈咪觉得怀抱宝宝具有相当的好处。怀抱会促进宝宝的消化及循环系统,也会影响人格的发展,因此,新手爸妈们应该多给小宝贝抱抱喔!
5.想睡觉了
有些小宝宝想睡觉前,总是显得比较烦躁,新生儿一整天需要大约16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如果宝宝的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就表示他想睡了。
6.妈妈吃了重口味的食物
哺喂母乳的妈咪,如果吃了比较重口味的食物,如:辣椒、洋葱、咖哩或咖啡等,宝宝可能会受到影响而爱哭哦!
哺喂母乳的妈咪,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或是含咖啡因、酒精的食物与饮品,以免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反应。
7.环境太过吵杂与刺激物
太多吵杂的声音、太多的震动或视觉刺激,也会让宝宝变得不安、爱哭。
8.太冷或太热
炎热的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季,季节的交替变化,都会影响室内的温度。室内温度过热或是过冷,都会让宝宝感到焦躁或是不舒服,而容易啼哭。
9.肠绞痛
当肠绞痛时,宝宝的小脸会胀红、下肢蜷曲于肚子上,这种情形通常来得很急,常常发生于下午及夜间,好发于3个星期至6个星期大的新生儿。不过这种莫名的肚子痛,一般在宝宝3个月大左右,几乎都会恢复正常。
10 .大便前哭闹:可能是较剧烈的肠蠕动引起的腹痛。

3、二、疾病性
是指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导致机体的损害或者功能障碍。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1、人工喂养的婴儿: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 ,奶酪不耐受而肠胀气及痉挛,通常伴有腹泻;未补充足够的蔬菜水果引起维生素C缺乏,导致腿脚疼痛。

4、中毒:如过多鱼肝油,发生维生素A或D中毒时早期也表现为哭闹、烦躁。

5、消化道疾病:急性肠道感染或消化不良:引起肠蠕动增加及痉挛引起腹痛;急性肠套叠:多见于两岁以内的婴儿,突然啼哭不止,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有时可呕吐伴果酱色血便。若上腹摸到香蕉样肿块压痛明显可确诊。

6、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鼻塞,甚至影响吃奶。

7、 皮肤及黏膜感染:中耳炎、口腔溃疡、咽峡疱疹引起的局部疼痛;尿布皮炎、腋下或其他皮肤皱褶处的糜烂、虫咬或皮肤感染。


8、颅内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出血通常怎么发现呢? 常出现音调高亢的阵发性哭闹。

9、佝偻病:早期佝偻病患儿常表现出激惹、烦躁不安、易惊、嚎哭、多汗,尤其在夜间。

10、 其他:蛲虫感染;外伤后肢体触痛,如骨折或脱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