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理念及学生成长方向的不同
1、美国孩子喜欢做有兴趣的事
作为家长,在我的观念里也一直认为美国学生的学习轻松,因为无论是从一些教育书籍还是电视上,总感觉美国学生的校园生活比较开放、松散,但是通过这两个多月与尼克的接触我发现,其实美国孩子的学习时间并不短,只不过两个国家对什么是学习的认识不同。
尼克酷爱读书。无论在汽车上、在公园里、在和同学聚会上、在吃饭等待的间隙等等,都离不开他的那本电子书。他看书的那种专注和认真,着实令人佩服。
当我跟他讨论这个问题时,他的回答更令我深思。尼克说他不觉得这是学习,他觉得他看的都是他感兴趣的东西,这是他的一种爱好。在尼克看来学校留的作业才是学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放松。
尼克的这种心态正体现了美国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它给学生们的约束很少,让学生们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在兴趣的支配下让孩子们主动去完成一些东西。尼克说自己写作业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但是会用三四个小时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写一些东西,把这些时间加起来,其实他学习的时间一点也不少。
在中国,我们总是把孩子们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然后用统一的标准去考查孩子而忽视了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也不利于孩子们发展自己的个性。
2、不剥夺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有一件事至今让我很懊悔。有一天,尼克的衣服洗干净在阳台已经晾晒好了,我决定让他自己把衣服收下来叠好,因为有两次是我先生和儿子帮他做的。尼克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件事情,但我看他很长时间还没有收完衣服,就跑过去一看究竟。
原来他是每取一件衣服下来叠好再取下一件,而不是把所有衣服都取下来后再回房间叠好。我利索地把还挂在衣架上的几件衣服取下来放到他的怀里,示意他可以回房间再叠。他一脸无辜的表情,耸耸肩、摇着头回到自己的房间,那眼神分明是对我无声的抗议。
这时我猛然间明白,他那样做没有错,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我是不能代替他做自己的事情的。那天以后我总是在反省,在我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有很多事情完全是他自己可以独立去完成的,而我却剥夺了他的这个权利和收获成功的喜悦。我们中国的家长总习惯于提前帮孩子把路铺好,让孩子少走弯路,殊不知这也让孩子们少了探索的经历,缺少独立判断。
通过近三个月的接触,我感悟到其实无论哪个国家的孩子,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经历艰辛的奋斗,没有捷径可走。
同时培养孩子活泼的个性以及独立处事的能力至关重要。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面对的不仅是分数的高低,还需要有宽阔的视野,广泛的知识面,思维多元化,更需要具备一个宽广的胸怀,一个与人为善,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