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分析方法
1、数据流图:
描述数据处理过程的工具,是需求理解的逻辑模型的图形表示,它直接支持系统功能建模。
圆框:
输入数据经加工变换产生的输出。
箭头:
沿箭头方向传递数据的通道,一般在旁边标注数据流名。
双横线:
表示处理过程中存放各种数据的文件。
方框:
表示系统和环境的接口,属系统之外的实体。
2、数据字典:
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确的、严格的定义,使得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于输入、输出、存储成分和中间计算结果有共同的理解。
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的核心。
3、判定树:
从问题定义的文字描述中分清哪些是判定的条件,哪些是判定的结论,根据描述材料中的连接词找出判定条件之间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根据它们构造判定树。

4、判定表:
与判定树相似,当数据流图中的加工要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即完成该加工的一组动作是由于某一组条件取值的组合而引发的,使用判定表描述比较适宜。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
1、正确性
2、无岐义性
3、完整性
4、可验证性
5、一致性
6、可理解性
7、可修改性
8、可追踪性
1、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
1、面向数据结构的Jackson方法。
2、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
3、面向数据结构的结构化数据系统开发方法。

2、面向对象的分析的方法:
从需求分析建立的模型的特性来分: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实质:
着眼于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工具,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
1、数据流图
2、数据字典
3、判定树
4、判定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79
阅读量:117
阅读量:191
阅读量:79
阅读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