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推荐的高三二轮复习课的应知应会
1、定目标
也就是通过这一节课,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如果没有目标,可能就会与一轮复习一样,没有针对性,上成流水帐,变成一轮的“炒冷饭”。
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专题》这一节二轮复习课。我们要定位于通过三条典型命题及三条变式巩固题,师生合作,老师示范学生纸笔训练,让80%的学生高考从容应对求离心率或求离心率范围的考题。
注:目标=路径+靶
目的=靶

2、找问题
也就是我们要达到上述目标,有什么东西阻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专题》这一节二轮复习课,通过一轮复习,发现我们的学生就是找不到解题的规律、破解不了题意,当然还有其他枝节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在此表现。

3、查原因
也就是要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很多老师习惯找学生的原因,这没有什么错,但改变所有学生不容易,但改变我们教师就容易多了,因为仅需要改变一个人。况且,二轮复习的时间短得。
从经验来说,我们教师存在的问题不外三个。一个是对解题规律不掌握,不能通过一条题题形成辐射一片。二是讲解问题的办法不当。三中包办代替,不让学生独立纸笔训练。你会有其中一个问题么?!

4、配题目
也就是选题。选对题如医生用对药,效果自然不错。这是一个教师的水平的体现。
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专题》这一节二轮复习课,选一条最基本的关于a,b,c三个参数的一次方程组的题,选一条与三角形相关的题,选一条与不等量有关系的题就可以了。再分别配一条变式巩固题。
题从哪儿选呢?从高考真题中选。

1、时间怎么分配?
就是讲多少练多少合适!讲练比5:5.练以纸笔训练为主,因为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临场训练的效果。
注:一轮复习7:3,三轮复习3:7

2、讲什么?
讲如果破题的,如何分析的。讲解的规律,讲得分技巧。特别要注意:老师要用分析法讲解,展示思维的过程。千万不要仅讲答案。有时采用综合法讲解也可以。

3、谁先讲?
因为二轮复习时间紧,且一轮复习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剩下不会的是难点了,学会不会的原因多是破不了题,因此,教师先讲是必要的。
有一些老师还让学生讲,并对他的解题进行纠错,从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一个一个教学生,或是让没有备课的学生来主讲,目标达成的机会小多了。

4、讲多少?
也就是课的容量问题。讲练三条大题五条小题左右较好。我们看到个别老师一节课仅讲一两条题,容量太小了,没有重复,学生全体提高的机会不大,不是么?

5、如何推进?
先归纳,后讲解,再训练。讲与练穿插进行,讲练结合。如果在练的环节学生不过关,老师还要多配一条题,做到宁断一指不伤其十指。每一条题讲了之后,师生回头再理一下解题思维,及时复习巩固。再进行下一条题。

6、如何板书?
板书是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之处。板书相当于一本书的目录,板书不好的老师,其实就是不会归纳的具体表现。
那么,二轮复习课,板书板呢?一、板题型归纳及相应解法。二、板疑难点、丢分点及破解办法。三、板得分技巧。
差的板书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将板书写于PPT中。这是最不好的板书习惯。让学生看不到一节课的全部面目。如果有这一个习惯的老师,务必及时改变。
二、一节课的板书多达五点以上。其实如果五点以上,应该归纳为三大点左右,大点下可以有小点。人的记忆对三点以内的记忆特别良好。
三、大小写不分。序号写为1,2, 3
四、逻辑关系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