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茶叶的内容有哪些?
茶叶审评人员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步骤/方法
(一)外形
形状指产品的造型、大小、粗细、宽窄和长短等,形状是决定规格的主要因素。各类茶都具有一定外形特点,这是区别商品茶种类和等级的依据;嫩度指产品原料的生长程度,是外形审评因子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嫩度直接与形状相关。色泽反映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产品的颜色与光泽度,各种茶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色泽评比颜色、枯润、匀杂,通常以新鲜、油润、一致为好。匀整度指产品的完整程度。整碎看三段茶的比例,以均匀、不脱档为佳;净度指茶梗、茶片及非茶叶夹杂物的含量。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压制成块、成个的茶(如沱茶、砖茶、饼茶)应审评产品压制的松紧度、匀整度、表面光洁度、色泽和规格。分里、面茶的压制茶,应审评是否起层脱面,包心是否外露等。茯砖应加评“发花”是否茂盛、均匀及颗粒大小。袋泡茶仅对包装茶袋的滤纸质量和茶袋的包装质量进行审评。对包装茶和某些再加工茶而言,还包括用材、标识、色彩、代码和质量等内容。

(二)汤色
茶汤以清澈明亮为好;低档茶汤色一般欠明亮;酸馊劣变茶的汤色混浊不清;陈茶的汤色发暗变深;杂质多的会在茶审评杯底出现沉淀。

(三)香气
香气审评以香型髙雅纯正悦鼻,余香经久不散为好;以淡薄、低沉、粗老为差;有焦、霉、馊气者为次品或劣变茶。

(四)滋味
滋味审评以浓、醇、鲜、甜为好;淡、苦、粗、涩为差;出现烟焦味、霉味或其他被沾染的异味,表明已是劣变或残次茶。

(五)叶底

注意事项
茶叶感官审评最终是以人为中心来完成的,要消除审评可能出现的误差,评茶人员自身的因素应放在首位。除了针对工作、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外,从技术角度看,同样有一些方面应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