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简单实用!
1、第一部分:词语
首先要分清句子的结构,了解主语宾语谓语,一般主语和宾语用名词,谓语用动词,动词起搭配副词,名词起搭配形容词。
句子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描述发生的动作。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第二部分:句子
首先要明白有哪些表现方法:比如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下面整理一套万能公式方便大家参考做答。
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A、比喻、拟人
作用: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B、排比
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设问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
作用: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
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
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
作用: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
作用: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段子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以把段子简单地分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这样就简单很多了。
1、开头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引起下文
D、渲染气氛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C、照应题目
D、照应开头
E、照应全文
F、引人深思
4、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一般问到写作方法,很多同学就蒙了,这个怎么样回答好呢?
简单的总结为以下5点,方便大家参考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