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五原则
1、如何通过广义动量定理和系统思考来分析精益生产的5个原则呢?广义动量定理用来分析如何产生和增加成果,系统思考用来分析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这两种方法改如何使用呢?
1)价值:精确的定义特定产品的价值。
定义价值就是定义顾客所需要的产品质量m,这是生产出的产品需要达到的目标。从广义动量定理的角度说,定义价值就是定义广义动量定理Fαt=nmV成果nmV中的m,指出了主体通过力量F、方法α、时间t和力量的作用点而要达到的目标。

2、2)价值流:识别出每种产品的价值流。
价值流是产生价值m的过程,价值从原始价值m1增值到m2,从m2增值到mi,经过多个增值过程,最后增值到目标价值m。而从原始价值m1,最后增值到目标价值m的过程就是价值流。也就是广义动量定理的过程市场Fαt,不能产生价值m的过程应该减少到最小,这一点和工业工程中介绍减少动作动作路程的道理是相同的。减少不必要的步骤可以加快产品的产出速度而提高产出量,也可以减少占用时间,人力和物料等的成本,这和TPS中所说的“消除一切浪费”的思想是相同的。

3、3)流动:使价值不断流动。
增加流动速度可以增加产出成果。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nmV的角度说,速度V越大,成果nmV越大。每一个增加价值的过程也是广义动量定理增加成果的过程,没有过程四要素力量F,方法α,时间t和作用点,成果不可能发生变化。从TOC制约理论的角度说,系统的产出由瓶颈决定,瓶颈的速度决定了系统的产出速度,而当局部速度大于瓶颈速度时,并不能增加系统的产出,反而会增加库存而掩盖问题。那么是谁决定系统产出速度的上限呢?是客户的需求速度,超过客户需求的产出速度只能产生库存。在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中,如何处理局部速度高于瓶颈速度的地方呢?它们通过多能工和快速换模来实现人和设备的富余被使用,因为从TPS和精益生产的角度说,超出功能需求的能力而不被使用就是浪费,不符合精益的思想。人超出的工作能力和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的事情,这是多能工的精髓;而设备超出的能力也可以加工其他零件,通过快速换模来减少时间转换的损失。所以在TPS和精益生产中,通过使个生产单元的速度V相等来平衡产能,从而使产出最大化。每一个生产单元表示价值的增值过程,然后通过箭头的方向将物流流动到下一个生产单元。

1、4)拉动:让顾客从生产方面拉动价值。
让顾客拉动价值是为了指导生产客户马上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客户不需要的产品,这样可以减少库存,从而减少负债,增加系统的有效产出。物流是从上一个生产单元流到下一个生产单元,而从下一个单元取走上一个单元的零部件后,信息流从下一个单元反馈到上一个单元,反馈的信息包括取走器件的型号和数量等,这一个信息就是指导上一个单元生产同样数量的此型号产品,从而形成了价值的拉动而不是推动过程。按照精益生产的思想,它融合了丰田管理方式和流水线的精髓,在能创造连续流的地方就使用流动原则,这是流水线的思想,在不能流动的地方就在这道工序前增加超市库存,也是是库存缓冲,来保证下游的流动。
每个生产单元均可以通过图中的负反馈过程表示,每一个单元对于每一种产品都有一个目标库存量,当剩余库存量小于目标库存量时开始生产;当剩余库存量等于目标库存量时停止生产,这样既可以保证整条生产流程的速度一致,也可以防止过量生产产生负债和扰乱生产秩序。目标生产量=目标库存量-剩余库存量=目标库存量-(原库存量-下道工序取走的量)=目标库存量-原库存量+下道工序取走的量,如果原库存量与目标库存量相等,那么生产的数量就是下道工序取走的量。单件流不一定是使系统产出最快的方法,有时经济批量比单件流使系统的产出更快,这一点会在后边进行分析。


2、5)尽善尽美:永远的追求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不断的优化上述四个过程,使成果nmV越来越大。通过减少目标库存,库存量减少,阻碍流动的问题就会向石头一样露出水面,消除这些阻碍流动的因素,就像移走了河流中减缓水流速度的石头,流动的速度会加快,产出成果nmV会增加。不断的减少目标库存和优化上述四个过程,使成果nmV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