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备考:如何区分题型吗?
1、例题1:在你忙于手头工作时,同事小王热心地帮你接听了群众的来电。由于小王对群众的问题给出了错误的解释,导致群众投诉你,队长也在公开场合批评了你。小王为此感到特别自责,情绪也很低落。你会如何安慰他?请现场模拟。
2、例题2:总理说:“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要过紧日子。”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两个例题,风格迥 异,题型的 区别显而易见,所以答题 的思路当然也是不一样的。例题1中有明确 的情境介绍,也就给考生进行了清晰的 人物角色,而且问法也限制了答题的方 式——现场模拟,我们把这类 题归到“沟通能力”这一题型中,在解答这类题 的时候当然就需要用沟通能力的 三部曲来解答。而例题2中,没有给定情境也没 有设置身份,而是引用了一句具有深意的话,问题是你怎么看,我 们把这类题归到“综合分析能力”这一题型中,在解答这类题的时候我们就需要 用综合分析能力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步骤来答题。所以找准 题型就能找准基本的思路,使答题更加充分详实对答题当然是有帮助的。
不过问题在于很 多考生过于依赖于找题型,一拿到题目一开始就是想这是什么题型,思路是什么样的。有些题型如果比较灵活找不准,就懵住了,无从下手。例如,如果将例题1做一个调整,结尾:“你会如何安慰他?请现场模拟”变成“请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这样的话题型就模糊了,“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还是“沟通能力”傻傻分不清了。这样就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其实答题的关键不是找题型,而是要了解题型后面所体现的逻辑和思维,比如刚说的这个题,不管是现场模拟还是以人际的思路答题,只要将矛盾找全问题解决完整,并且思路是完整的而不是跳跃的,这个题就可以解决的很好。
所以 任何的知 识都不是僵化的,我们学习的思路、题型特点都是方法,如果把方法当工具则会事半功倍,如果成为方法的奴役则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