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作文如何审题
1、/p>
、培养学生先审后写、边写边审和写完再审的良好习惯。
有的学生一
看到题目,
特别是比较浅易的题目,
就掉以轻心,
不等审明题意,
就急于动手写,
一下笔就离了题。有的学生开头尚能扣题,越写离题越远
。这两种倾向都必须
予以认真纠正,要引导学生做到写前审、写中审、修改时再审,把审题贯穿到作
文的始终。
2、/p>
、教会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题眼)。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示了写
作的重点,
找准了关键词语,
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或中心。
全力捕捉题目的关
键词语是审题的中心环节。
有的题目关键词语突出,
一看便知。
如:
《我真后悔》
、
《我爱妈妈》、
《一件难忘的事》等,只要抓住了“后悔”、“爱”、“难忘”
等“关键词语”,然后围绕关键词语选材组材、谋篇布局,就能做到详略得当,
层次分明。
找题眼的方法:
a
、用
\
把题目划成几段,理解每段的意思。比如《动人的一幕》
B
、找出这几段之间的关系
3、/p>
、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
有时候,题目中除了中心词语、关键词语外,还
可能会有一些修饰或者限制词语,我们对此不可忽视,可通过它确定写作范围,
即明确题目对所记叙的事物在时间、
地点、
数量等方面的限制。
指导学生善于扣
住写作范围,
写作就会切合题意。
如
《节日里,
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
中,
“我”、
“节日里”、
“一件”是限制词语。
从这三个词语我们可以确定,
事情的主人公
是“我”,而不是他人;时间是“节日里”,而不是平时;数量是“一件”,而
不是更多。
4、/p>
、确定写作体裁。
记叙文是小学阶段常写的文体,记叙文可分为写景的、记
事的、写人的、状物的等类型。审视记叙文题目,能够帮助小学生确定文章的体
裁。因此,教师也应在这方面加以指导,以免出现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无处下笔
的现象。我认为教师要正确了解学生依据题目确定“怎么写”。例如:
《这件事
我做对了》,抓住题目中的“事”,就可以确定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美丽的校
园》
,
只要抓住了“美丽”二字,
就可以直接确定为写景的;
《我的一位长辈》
,
重点围绕“长辈”来写,一看便知道是一篇记人的文章;《我爱我的储蓄罐》,
要重点指导学生放在“储蓄罐”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篇状物的文章。
5、/p>
、如何选取材料
审清题目后,每个人可以想自己想写的三个内容,然后从中选取一个,
(前提是
选取别人所没有想到的,或者别人很难想到的),比如《我学会了
***
》,大部
分同学都会写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打羽毛球、
洗碗》
之类的内容,
如果你写
《我
学会了关心父母、体贴家人、感恩、奉献》之类就会让人耳目一新。
1、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它们之间
既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关系。
如
《上学路上》
、
《我的爸爸》
、
《集市见闻》
……
从题目上看不出表达什么中心。
《助
人为乐的XXX》、
《秋景》、
《一堂有意义的课》
……
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
中心。像《园丁》、《温暖》、《镜子》
……
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
2、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
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接受教训的
……
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如《校园
见闻》、《我的老师》、《不平常的星期天》、《欢乐的
“
六一
”
节》
……
3、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
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