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核心对照及浏览器选择标准
1、 任何浏览器设计,都离不开浏览器核心或者叫引擎都可以,当然这个所谓的核心只是人为划定的(这样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就像是包饺子,你可以使用现成的饺子馅也可以自己做馅,如果是自己做馅也可以直接搅拌到一起去做成肉饼,照样也是浏览器。
除了早期的浏览器核心“发家”之初,内核概念需要持续修改完善之外,目前浏览器核心已经日渐成熟,有商业内核也有非商业内核,还有专用内核等等,最流行的是这四种浏览器核心:Trident内核、WebKit内核、Gecko内核和Presto内核。
这四种内核流行也是从大家开始接触几款主流浏览器才开始的。大家常用的浏览器几乎都是在这核心接口上开发的,话再说回来,每个内核还是有其原始的娘家,那就是:
2、Trident内核——Internet Explorer,这个内核也不是微软的原创,而是在NACA MOSAIC基础上开发而来,对Trident核心而言,微软是最大的贡献者。
3、WebKit内核——Safari,WebKit核心本源于KDE下的KHTML和KJS,苹果注册的商标,按照GPL协议WebKit也开源,对WebKit而言苹果公司是最大贡献者。
4、Gecko内核——Firefox,Gecko核心原由网景公司开发,现在由Mozilla基金会及全世界粉丝义工维护,Mozilla是最大贡献者。
5、Presto内核——Opera,Opera是个软件公司,在90年代,跟微软和网景是浏览器市场的三大主力,所以Opera是Presto核心的最大贡献者。
6、其它还有些核心要么是苹果系统专用,要么是非主流,不再介绍。
1、浏览器这么多该如何选择,小编还是那句话,好用不好用倒是其次,首先需要保障自己的安全及隐私,在这个要求基础上再谈好用不好用。选择一款浏览器,请对照以下几点:
2、你是怎么安装该浏览器的?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被装,还是自己到官方下载;
3、安装时是否有软件安装许可协议;
4、更新是否有统一的程序接口,是否出现频繁的“无故”访问网络情况,一旦出现,尽可能去怀疑是否存在后门程序,该公司的品德如何,你使用的浏览器就该公司品德的象征,绝对没有差异;
5、出现报告提交(一般的网络程序都会设计这个环节,用来收集用户信息、问题或使用情况)之前是否弹出隐私使用声明或宣告;
6、总体来讲,WebKit内核和Presto内核浏览器稍微快一点,如果网速够快,跟其它内核浏览器差距很小,用户无需考虑;
7、在上述隐私安全兼备的前提下,兼容问题和使用习惯才是用户需要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