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候蝗灾十分猖獗,为什么现在很少有蝗灾了
原因如下:
1、现在科学分析了蝗灾形成的地形、地貌、气候、降水。如果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则及时扑灭。
2、现在扑灭的手段比较过去有了很大提升,例如采用运-5运输机喷洒药物等措施,很快就消灭蝗虫。
3、现在大量养鸡养鸭,1只鸭,每天能吃2斤蝗虫,而一个地区养鸭数百万只,蝗虫都不够吃。
4、最近也不是未发生过蝗灾,如2002年入夏以施泛来,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13个省区市100多个县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蝗虫。只是规模和过去不能相比而已。
扩展资料
蝗灾的产生原因:
1、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
造成压囊侵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2、生活习性
从其生活习性上看,主要是:
(1)它有群居的习性。
(2)它有很强的繁殖力。
(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
(4)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
(5)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
3、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
4、虫密过大
在中等密度的时候(每平方米25到62头蝗虫),蝗虫会排列成行,并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甚至统一地突然改变方向。在实验中,当每平方米蝗虫数量超过74的时候,有序前进的蝗群停止改变方向,而是向同一方向不断前进了8小时。在这个定义密度上,蝗群容易越过“引爆点”,从而触发蝗灾。近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