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2025-11-05 22:41:53

1、一、初一年级语文以记叙文为主,教学目标以概括段落大意,赏析重点句子,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以这个为主。

我以《一颗小桃树》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像一颗树鞠躬》《荷叶·母亲》为课上小组讨论文本,《三角梅》为课后作业,可以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2、二、四篇文章内容概述

《一颗小桃树》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像一颗树鞠躬》从砖垛堆里的一棵倔强生长的榆树写起,进而叙述一位老人坎坷的人生经历,最后发现从那榆树可以看到老人的影子,从而讴歌了不畏艰辛磨难的顽强生命力,礼赞了隐忍坚毅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荷叶·母亲》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得担心一朵刚刚盛开花瓣的红莲,正当作者“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荷叶倾斜了,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着女儿。 

《三角梅》通过叙述三角梅的成长经历,表度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成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问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含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

【注】

1、选择这四篇文章是因为行文线索具有相似之处,一条明线写植物生长过程遇到的遭遇,一条暗线写人生。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写作思路。

2、第一课时主要以作者介绍,划分文章段落,概括大意为主,不在赘述,下面从第二课时开始。

3、三、教学目标

1、再次阅读文本,理清行文脉络,准确把握文章两条线索,体会作者感情。

2、品析生动细致的语言,理解作者借小桃树形象寄托的情感、理想的写法。

3、理解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树立对人生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

【注】以下对教学目标1具体展开,其余目标同理。

4、四、具体操作:

1、学习任务:《一颗小桃树》从“环境、中心人物、情感变化、线索”这几个方面进行梳理。(10分钟)

2、学习要求:在学习完《一颗小桃树》《荷叶·母亲》脉络分析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15分钟后展示学习成果)

5、《一颗小桃树》(10分钟,教师引导)

环境:极其恶劣,在风雨里哆嗦,花瓣零落,挣扎

中心人物:“我”、奶奶

情感变化:懊丧——忧虑——安慰

明线及暗线如图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6、《向一棵树鞠躬》《荷叶·母亲》(15分钟,小组学习)

(一)

环境:极其恶劣,雷电轰击,风雨侵蚀

中心人物:“我”、老人

情感变化:惊呆——感动——怔

(二)

《荷叶·母亲》

环境:极其恶劣,雨打红莲

中心人物:“我”、母亲

情感变化:烦闷——不适意——心绪散尽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7、最后,让学生总结三篇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做点评和总结:(5分钟)

· 《一颗小桃树》:托物言志: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向一棵树鞠躬》: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物的一种品格。

·《荷叶·母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带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物种。

8、总结:目标(1)(2)(3)预计时长25分钟;知识迁移,即课外延伸预计15分钟;归纳总结预计5分钟。

9、五、学生课后作业书面展示:

【注】分配了几名优秀学生,每人完成了一个学习任务,最后汇集到一张纸,供全班学习。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一篇带多篇教材研读方法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