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如何教育
1、不同的家庭在教育孩子前后,都会有不同年龄段的家人参与教育、引导、陪伴;在不同性格、爱好、说辞人群中成长的孩子,多少会遇到相应的影响。
自私并不是一件坏事,从另一个角度说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或是说自主观比较强势。
2、孩子之所以自私强势,多数原因在于:
1.家中唯他独尊;
2.家人以他为主;
3.在不同的场合,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4.得到远胜于忽视等。
3、现在代家庭里孩子少,以孩子为主是正常事,但若错过了不同的教育时段,这将会是引导的又一大难题。
孩子自私时可能是触及到他们的利益、物品类,那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思路转换:
1.提前沟通,问清原因;
2.中途记录细节,双方各自原因;
3.后续结局,总结。
任何一个现象,想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这里要做到如下几种方式:
1.退让;
2.留面;
3.离场;
4.共同面对。
4、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是比较弱的,陪伴的家长或长辈们,要时刻谨记如下几点:
1.定时检讨;
2.离场反思;
3.自我梳理;
4.共同进步。
任何一种现象,家长或陪伴者都是有责任的,需要指引与鼓励的;好的行为及时表扬,不好的行为及时提醒。
5、孩子成长的地方默认称之谓:家!或校园!那么在这里孩子们即要有温度也有尺度,所谓的有奖有罚。
很多优秀孩子在家在外心中都有一杆称,一种沟通的风格,一种自我的真实行为。在家的生活流程,细节上表现为:
1.早起吃饭、上学或玩耍;
2.晚归就餐、休息、看电视或玩趣味游戏,阅读,做家务;
3.双休或放假一是完成作业,二是尽情玩耍,三是尽情看电视,四是有规律的学习与玩等。
怎么把有限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这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但请切记如下几点:
1.先学后玩;
2.先重后轻;
3.先规则再责备;
4.多互动少静坐;
5.多沟通少说教。
6、孩子是一面镜子,并非他是天生的。爱他,他自然能感受到;不爱他,他也是能感知到。
爱,并非口头上的说辞,他默默的藏在生活的细节里:
1.一句感谢;
2.一句帮忙;
3.一句表扬;
4.一句道歉;
5.一声问候;
6.一次次话题引导;
7.一种种互动反射等。
它都是改变的前提,所谓的:榜样,它也是一步步形成与反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