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轻松搞定物态变化
一、熔化与凝固(过程相反)
1、熔化
(1)定义:固变液。例如:冰雪熔化。
(2)熔化吸热。
例如: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3)熔化规律:
晶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
非晶体: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4)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5)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2 、凝固:
(1)定义:液变固。例如:水结成冰。
(2)凝固放热。
利用: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3)凝固规律:
晶体: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熔点)
非晶体:放热,温度不断的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液变气。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区别:
快慢程度不同
发生部位
条件
蒸发
慢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沸腾
剧烈 快
表面内部同时
必须达到沸点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4)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
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
(6)液体沸腾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沸腾实验
①现象: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②如何减少实验时间:A、采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90℃的水。B、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C、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
2、液化:由气态变为液态。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雾、水珠。
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白气、白雾都是液化)
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
(2)压缩体积。例如: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和运输。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固变气。
举例: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
2、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
2、凝华:气变固。
举例:例如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凝华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凝华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凝华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