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委员会类”沟通渠道
企业内部的“委员会类”沟通渠道,是企业内部沟通渠道的重要形式。委员会是为解决某一类问题而成立的跨部门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是松散型的,或随着问题的解决而逐步消失,或逐步规范并发挥日常基本功能,助力于组织发展与管理的需要。常见的委员会形式有薪酬与绩效考核委员会、员工关怀委员会、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技术研发委员会等。

工具/原料
内部沟通渠道体系、内部沟通渠道工作计划
方法/步骤
一、薪酬与绩效考核委员会
目的:规范组织中重要的薪酬调整与绩效考评,如年度调薪方案、年度绩效考评与奖金发放方案等。
方法:由专业部门(如人力资源部、项目管理部等)发起申请,由组织最高负责人提名,成立某某委员会,并依此制定规章;全员公示委员会成员及规章;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对重要事项进行研讨并表决;形成会议纪要并将纪要结果进行公告与执行。

要点:管理委员会成员与结果执行。委员会的成员组成将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最好由不同职能方向的最高负责人组成;每次形成的重要决定要及时并有效地进行落实,并将结果反馈给全体员工,这是委员会能够持久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二、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
目的:及时传递公司的管理战略和业务战略,同时给出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有效结合的方案思路与实施计划。
方法:由人力资源部门发起申请,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担任主任,各业务部门的管理者作为成员,讨论与战略执行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与计划。
要点:委员会的最高领导者的确认;讨论主题的时效性。

三、员工关怀委员会
目的:弘扬并传承企业的企业文化,加强对各级员工的关怀工作力度,规范员工关怀工作机制,监督员工关怀的各项工作执行是否到位。

方法:由人力资源部门或战略性员工关系管理部门发起申请,由主管人力资源工作的最高负责人提名,成立委员会,并依此制定规章;全员公示委员会成员及规章;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对重要事项进行研讨、表决并审核年度员工关怀规划方案;形成会议纪要并将纪要结果进行公告与执行。
要点:讨论的主题要非常有价值;问题讨论后要执行到位。

注意事项
要基于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成立相应的委员会,目的是解决某些共性的问题。
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