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地对待宝宝发烧。
1、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引起发烧的脑部严重感染才是罪魁祸首。
发烧,只是一场免疫系统与病毒细菌的战斗。
这场战斗分为三个阶段。
2、体温上升期
37度适宜病菌存活,当细菌入侵,体温调节中枢会把体温调高一两度,以帮助消灭病菌。为了维持高温,人体尽全力产生大量的热量,宝宝会伴有手脚冰凉、打寒颤的情况。
我们要做的是给宝宝喝温水,穿上袜子,做好末梢保暖。
3、持续高热期
中枢要求的温度已达到,四肢回暖,寒颤停止。
我们要做的是全身散热,让宝宝舒适为主。
4、3、体温下降期
疾病好转或者退烧药起作用了,体温需要下调,就会大量出汗来散热。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宝宝多喝水,避免脱水,及时换掉汗湿的衣物,让宝宝舒服。
1、1、外在因素
宝宝体温过高有可能是环境的原因,如天气太热,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2、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 、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3、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 、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1、知道了发烧是怎么回事,奶粉们肯定明白开头提到的捂汗是大大错误的做法。
宝宝体温调节中枢还很稚嫩,发烧的时候还被厚厚地包起来,很可能让体温上升到中枢要求的温度以上,造成41度以上的超高热,以致脱水或高热惊厥。
要知道,高的温度可是会破坏大脑和神经系统的。
婴儿捂热综合征了解一下,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
2、除了捂汗,还有一些错误做法,新手爸妈们一定牢记。
不要用酒精擦浴,会刺激皮肤,造成酒精中毒。
不要使用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不要乱吃药,什么时候吃什么药,听医生的。
不要小病大治,退烧针、打点滴、抗生素,慎选。
1、对于三个月以下的小宝宝,发烧后第一时间就去医院。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有些严重感染导致的发烧,宝宝免疫力弱,耽误病情,后果严重。
发烧是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家长们不要看宝宝一发烧,就赶紧用捂汗、喝姜汤等各种老方法退烧,这是在拖免疫系统后腿嘛。
当宝宝因为发烧感到不舒服时,让宝宝暂时休息,正常吃饭睡觉,补充体力。
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会持续3-5天,病毒被全部消灭后,体温才会彻底恢复正常。
1、1、38.5度以下,以物理降温为主
洗温水澡(水温37度左右),温水擦浴,贴退烧贴。
做这些时,如引起宝宝不适,最好暂停。维持家中空气流通,凉爽舒适,减少被服衣物。
可以吹空调,开风扇,只要不直吹即可。多喝水或奶,保证液体摄入。
2、2、38.5度以上,以药物降温为主
世卫组织推荐了两种口服药:泰诺林,美林。
但服用药物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切不可自行给宝宝喂药。
并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宝宝体重计算药物剂量。尽量只用一种退烧药,一般服药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就会退烧。
如果服药后仍没有退烧迹象,至少间隔两小时换服另一种药。
3、3、宝宝有以下情况务必尽快就医
体温>39℃;发热时间>3天;发热伴有皮疹;发热伴有呕吐、抽搐、脱水;退烧药不能降温到38℃以下;呼吸异常等。
发烧是宝宝免疫系统打怪升级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发烧频次也会降低。
宝宝发烧不可怕,家长自乱阵脚、应对不当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