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1、2016年12月,网络上流传一张王健林的行程表。当年,这位六十多岁的中国首富,早上4点起床健身,然后飞行6000公里,出现在两个国家、三个城市,最终,晚上7点赶回办公室,继续加班。这张行程表出现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受到了10000点的伤害。其实,王健林每天的日子几乎都这样忙碌。从这张行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健林关于一个时间颗粒度的安排。

2、他的时间表,基本上每一项活动都是以15分钟为单位。这就是他安排的时间颗粒度。那什么是时间颗粒度呢?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当中有24小时,而24小时细化之后就有1440分钟。
曾经央视财经频道有一档节目叫《你从哪里来》,主持人史小诺讲述了自己当初采访王健林遇到的一次尴尬,因为她和摄制组迟到了3分钟,眼睁睁的看着王健林当着他们的面坐着车绝尘而去,一分钟不等,一点面子都不给,真的好霸气呢,其实这并不是霸气,而是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15分钟为一个单位,若容忍3分钟的迟到,那下一个时间颗粒度就会被打乱。
而反观我们自己,回想一下,你每天的时间是怎么划分的?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以小时为单位,还是半天?又或者是以一天为单位呢?当你明确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提升自己时间颗粒度的利用率,才有可能让自己更加职业化。那么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颗粒度让你做事更有成效呢?思敏给你三点建议。
1、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颗粒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1小时,有的人是30分钟,也有的人可能就像王健林一样15分钟。(所以,你要学会)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本质上就是尊重别人的时间成本。
2、比如说拿约人谈事来举个例子:时间颗粒度为1天的人,(喜欢)会这样说:哪天你有空,我约你吃饭?如果是时间颗粒度为半天的人,喜欢说:你下午在办公室吗?我过来找你谈点事情。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喜欢说今天下午3:00你有时间吗?咱们说一下最近的工作情况,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而时间颗粒度为半小时或者小于一个小时的人,可能任何事情都要当即确认,如果是找你谈事,就喜欢说:这事微信里说不清楚,我给你打电话吧。
3、其实这些话都没错。但是如果别人拒绝你的临时到访,不谅解你的迟到,或者不接你电话,你要理解,那只是因为他的“时间颗粒度”和你不同。也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认为他们是耍大牌,当你越成功,你的时间颗粒度也会越细化,当我们的时间颗粒度越细化,你也就向成功更进了一步。
1、这里要讲的是,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来计算一下每个时间单元内,你的价值产出。具体怎么做呢?
比如说,你一个月的的工资是1万元,一个月除去双休日,一般来说工作日是22天,工资平均每天,就是455元,一天24小时,每小时的工资是19元。19元每小时,这就是你在“小时”这个时间颗粒度下的价值。当你知道了你每小时创造的价值,你还会拿着手机打游戏好几个小时,微信聊天几个小时吗?这就是在浪费你可以创造价值的时间颗粒啊。
2、那应该怎么做呢?思敏建议你,从今天开始给自己设置一个在职场中简单可以规划的时间颗粒30分钟,来做为一个颗粒度单位,30分钟为一个单位的时间颗粒度,每天工作8小时的时间好像瞬间就变成了16个颗粒度单位,是不是有些工作的时效性就提成了一倍呢?
3、比如:今天开会,我们最多用1个小时来完成,只抓重点。这就是占用了你2个颗粒度单位。比如,我今天要给客户打电话,没有30分钟颗粒度单位的时候,一般都会,想在几点钟啦也就是整点的时候然做这件事,而改为30分钟的颗粒度单位之后,你就可以利用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所有客户的沟通。然后在有效的30分钟沟通完重点内容。晚上睡前利用30分钟的时间看书,学习。在早上提前起床30分钟,锻炼身体,洗漱。当你把每一件事情都按照优化后的时间颗粒度来安排。养成一种习惯,你的时间颗粒会产出越来越高的价值,你的自信就会得到提升。
1、现在有很多的记录时间的工具,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时间有更好地记录和管理,现在的电脑、手机都自带日历工具。建议可以把你一天所有行程安排,放入日历中,而不是大脑中,然后利用工具,逐渐把时间颗粒度越管越细。
2、比如:我之前讲到的每天列出来你的一天工作或者行程规划。写在手机的日历中。然后做时间的提醒。也可以下载一个番茄钟。当你要认真完成一件事时,就把番茄钟设置好时间,然后按下启动的那一瞬间,就好象开启了工作模式,会更加专注,会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心会定下来,效率会高很多。
3、有句话说: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你不努力最终一场空。要想提升效率,管理时间,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需要转变心态。时间是有限的,你需要利用好了最宝贵的20%的时间去认真做事,如果你把这个方法坚持运用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相信你也会在人群中成为最重要最优秀的20%的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