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如何防陷阱
1、陷阱:优惠券不自动使用,明明买了或领了优惠券,付款后才发现没优惠。
方法:双11购物时,精神难免高度紧张,但别忘了点击一下“使用优惠券”

2、陷阱:商家优惠限制人数,前**名购买才有优惠,手一慢,钱没了优惠还没享到。
方法:很多优惠券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切记在过期前使用。

3、陷阱:满减类优惠,花够了钱,却提示不够优惠资格。
方法:满减类优惠看清是全场还是某一个商家单场的优惠。


4、陷阱:先涨价后打折,看着商品优惠力度挺大,可价格和平时没啥两样。
方法:至于预防“先涨价后打折”,需先把商品提前多天加入购物车,并记录好相关价格,双11时对比前后价格购买。
5、陷阱:双11期间,各种促销、发红包、中奖等活动较多,一些不法分子借机以“中奖”“发送红包”等形式进行骗钱,消费者一旦点开此类信息,很有可能就被窃取个人信息,增加账号被盗风险。
另外要注意,因“剁手党”需频繁支付,也是病毒、木马爆发的高峰期。
预防:
首先,一定看好所购物网站是否为官网。
另外,不要随便点击别人发来的网址,包括QQ、微信等社交软件内的链接;
也不要轻易被“红包”“优惠券”等宣传诱惑;
对于自己不熟悉网站,不要轻易输入银行账号密码。
重中之重,现在不少支付全靠手机验证码,这个验证码一定不要随便输入或告诉其他人。

6、秒杀骗局。
双11不少商家将部分商品设置为“秒杀”,但实际概率非常小,有的还要求先输入个人信息,消费者不但无法“秒杀”成功,还可能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一不小心还成了商家“会员”,后续被垃圾短信“狂轰乱炸”。

7、中奖诈骗。
有时消费者下单后,其购物信息可能因各种原因遭到泄露,诈骗分子拿到手后,就会发送中奖信息,消费者一旦相信,可能就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预防:“中奖”也不要激动,先去官方核实真假,对方让先打钱的免谈。
8、退款诈骗。
和上述“套路”类似,诈骗分子掌握消费者的重要信息后,如姓名、电话、订单号、购买商品等,能轻松说出消费者的订单信息博取信任。消费者误以为真后,不法分子便以订单出现问题为由,一环套一环设计陷阱。
预防:这种情况,消费者应先去官方或电商平台咨询,而不是误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
9、货到付款骗局。
消费者下单后,因各种原因,可能有假冒快递员送来空包裹或非常廉价的东西,谎称需货到付款,消费者不知情就被骗运费,打开包裹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预防:这种情况,消费者应先去官方或电商平台咨询物流信息,打给信息记录中的快递员进行确认,而不是误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
10、刷单骗局。
双11来了,不少人可能会接到“刷单”兼职,称只要购买指定链接商品,不但会返还全部购买金额,每刷一单还有额外提成。但你买后,不但没有返还金额,有时候购物链接都暗藏木马病毒。
预防: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提供的机会
1、七天无理由退货。
除消费者定作的商品;鲜活易腐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等,其余商品均满足七天无理由退货,且消费者无需说明理由。
2、商品不合格退货。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如不合格,消费者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要求退货,即便是过了七天无理由退货时间,依然可退货,商家有责任进行退货。另外,国家行政部门认定商品不合格时,消费者如购买了相关产品,要求退货的,经营商家超15日未退货的,视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
3、订金有权要求退还。
现在不少商家做双11活动时,都开启预购模式,消费者如果付了订金后,当天并未购买商品,依然可以要回订金。这是根据《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