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看《呼兰河传》每个人都有着“不幸”
生活在呼兰河的人们大多也过着最普通的生活,他们做好自己的工作,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一来。脱下单一地过着,甚至连生老病死都是一声不响的默默办理。在这座刻板单调的小城中,人们一直很有规律的生活,甚至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4月18日娘娘庙大会,这些依附于封建迷信的都那么单调而呆板,从来没有什么新鲜,呼兰河的人们都是善良淳朴的,他们按照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去生活,也许也并非个人意愿,只是习惯了而已,或许有时会显得愚昧而蛮横,但都没有什么害人的心思,比如说小城东二道街南头卖豆芽菜的王寡妇。
王寡妇的豆芽菜一年接一年的卖,一天接着一天的过。想来也能平平稳安度晚年,可谁想有一年夏天,他的独子到河边去洗澡,结果掉河里淹死了,这事在当时的小城也算一桩大事,轰动一时,可是不久便归于平静了,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街坊邻居不再提起,甚至就连她的亲戚朋友也快忘记这一码事,王寡妇从那以后变疯了,但还卖豆芽菜,人还是静静的活着,偶尔想起自己的悲哀便隔三差五的到庙台上去哭一场。街坊看见她在庙台上哭也会引起一点恻隐之心,只不过这种同情心转瞬即逝,毕竟这世上可怜的人多着呢,王寡妇自己哭完后也仍是得回家去吃饭、睡觉、卖豆芽菜,平平静静的生活。萧红在书中写了诸多小城的生活常态,一年柴米油盐,浆洗缝补,从早晨到晚上忙了个不休,夜里疲乏之极,躺在炕上就睡了,在夜梦中并梦不到什么,只不过咬着牙打得哼一夜一夜的就这样的过去了,所以通篇都是这样,字字诛心。在这座小城中,慈祥的祖父是她一生的牵挂,在写到与祖父相处的这一篇中,萧红退去了坚硬的外壳,变成了一个惹人疼惜的小女孩,她写到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再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这一段简直是精妙绝伦,读者读者打心里替这个孤独,无聊的小女孩高兴。
呼兰河传是由矛盾作序的,他在序中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所有小说中的人物都仿佛是我们生活中活生生的身边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悲欢有温度,他们被禁锢在传统思想中动弹不得,却也悠然自得,呼兰河的人们是认命的,他们为自己的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而小城对生命的漠视,以及对迷信鬼神的崇拜也是萧红所批判的,这些落后思想无形的残害着呼兰河人的精神意志。而萧红想要做的就是唤醒人们沉睡的灵魂,拯救其于麻木不仁中,我们的一生,不管如何跋涉都需要学会在经历寒冷后更加热爱暖阳,在看清人事百态后依然懂得与世界温柔相待,希望我们充满智慧与力量,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命中更多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