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当班主任应注意什么
1、树立好形象和威信,作为班主任要赢得学生的尊敬,一定要有良好的形象和让人信服的威严。
2、对班级对学生有耐心不急躁。初当班主任的老师在上任开始都有这样的心理,渴望自己的管理工作能立竿见影,也特别看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一上任就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一旦有学生违反”指令“,立即给他一个下马威,“杀鸡给猴看”,想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殊不知,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表面看来学生是”听话"了,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并不服。一旦你这个班主任外出有事,学生就有可能“大闹天宫”。
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不能把目光盯在学生服不服自己上,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工作和教学上,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4、在班级管理上讲究策略,讲求艺术,讲求科学性,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敬爱你,从心底里愿意接受你的教导。到那个时候,你在与不在就一个样,你将是班级中“无形”的管理者,而主体将是学生。这样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1、班级工作中不包办,新班主任往往干劲十足、自我意识强,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学生,看学生做的额每件事情都不放心,所以班上的大小事情,全由自己包办,让学生做“现成人”。如黑板报自己出,教室布置自己做,大小活动都亲自安排组织等等。这样,班干部失去了施展和锻炼才能的机会;学生也市区了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不强,主人翁意识就淡漠了。
2、出色的班主任应注重工作的技巧,可以让自己“懒”下来,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如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充分授权,各司其职。再由班干部去带动班级的每位学生投入到班级事务中来。而班主任,只是对班级工作给予适当的知道和必要的协调。
3、这样,一方面班主任就可以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和班集体建设的业务上来;另一方面调动了全班学生为班集体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班集体是我们自己的班级“的主人翁观念。
1、在班主任工作不隐瞒,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矛盾等。但切不可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利益而隐瞒,想私下解决,因为一旦解决不了,事态变复杂时,应及时与领导反映,与同事交流,还可以请学校领导指点,以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案,及时妥善的处理好问题。
2、如学生之间打架受伤,班主任应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有效了解事情的经过,并及时记录好事情经,找当事人谈话并记录,公正的处理好事情,并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态度中肯,不急躁不发脾气,如遇伤者严重则第一时间上报领导,请求支援。
3、又如当自己对犯错误的学生因一时性急而有过激言语和行为时,作为当事人千万不可隐瞒,应及时向年级组长汇报,并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这样会得到学生的谅解和尊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许更合适。
1、在当班主任时应公平公正不偏袒。
每个人都欣赏和喜欢美好的事物,排斥和厌恶不好额事物。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偏袒心理。但作为教书育人的班主任老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应力求公正,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个学生。
2、不偏袒优等生,不可让优等生因偏袒而渐生娇气、傲气,继而使他们不能勇敢面对各种挫折和委屈;
3、不歧视暂差生,学困生等,要随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劳动积极认真,如班级分配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并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嘲笑不讽刺他们,增强他们迎头赶上知耻而后勇的信心。
4、只有这样,班级中才能真正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一份子、班级的小主人。
1、做好家校联系,与家长一起共同教育孩子快乐成长。
2、建立家校联系本,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定期与家长沟通,检查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学校是否一致。
3、当遇到学生有变化或遇到问题时,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一起把戏演好,我们的目的空前一致,就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4、总之,年轻的班主任,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多与学生接触,多向老班主任请教,以弥补工作经验少带来的不足,但不能照搬照抄,人是变化的,方法也是变化的,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更快的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胜任班级管理工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