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起泡怎么处理
1、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
6、6、连续几次在同一部位拔罐, 在原有的罐口弧形线上, 容易起泡; 在贴过膏药,搽抹过活血止痛外用药物,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电疗,药物渗透等的部位拔罐, 容易起泡.
1、如果是烫伤,水疱不大,按一般的烫伤处理即可,不必特殊治疗,多可自行恢复好转。
2、如果水泡较大且伴有疼痛,可在常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外涂碘伏,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控制感染。
日常合理饮食,保持局部清洁,避免不良刺激,必要时应用阿莫西林等预防控制感染,具体应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
3、如果水泡不是很大,水泡没有破溃者,也可用以下中医外敷小验方进行治疗:
1、食盐1份,凉开水2份。将盐放入水中,搅匀后将纱布浸入,然后敷于烧伤烫伤处,随时更换。
2、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另外,起水泡的部位尽量不要用手触碰,穿宽松点的衣服不要让衣物贴在患处,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