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扬州八怪书法真伪
1、一、“扬州片”赝品的鉴定.这类产量极大的赝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当时普通人家装饰厅堂的需要.据说,当时的扬州城里很多人家都有“八怪”的字画.这类赝品流传至今,危害极大,当今各地民间书画市场及小型拍卖会上常能见到此类赝品.但此类赝品大部分属于中、低仿品,装潢简单,印章多是手工仿刻,很难过关.其中书法赝品以郑板桥、金农、黄慎、高凤翰等人的横披、条幅、对联居多,皆笔弱墨滞,死而无生气.只要仔细观察是容易区别开的.
2、二、代笔作伪及同门造假作品的鉴定.代笔作伪的情况很多,在“八怪”中也曾出现,但主要是伪画.书法创作比较容易(省时),因此代笔者很少.同门造假.学生跟老师学几十年,其基本笔法、用墨、落款往往与老师一脉相承,若再钤上老师的印章,这类作品最难鉴定.此类赝品,最容易找到破绽的地方就是落款字迹.
3、三、通过研究他们书法风格形成的过程和用笔、用墨的方法来鉴别.以金农、郑板桥书法为例:作伪者很难做到二者用笔、用墨信手插柳,俯拾即是的境界.我们能见到金农的书法作品有隶书、行草、写经体楷书、楷隶、漆书五大类,属于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其发展顺序是有规律可寻的.作伪者若无序摹仿往往会张冠李戴,漏洞百出.郑板桥“无今无古”之书,并不是佛祖点化,一瞬而成,而是惨淡经营,长期摸索,师心独创的结果.其书除从汉魏碑版中吸取营养外,又从黄山谷书法中汲取灵乳.他取黄山谷书法的风神,又参以画兰、竹的笔法,犹如兰、竹叶的再现.而作伪者不知其中奥妙,只是过分突出其书兰、竹飘舞一面,无内涵,破绽易露.
4、四、依据所钤的印章来辅助鉴别.随着照相制版,电脑刻章等新科技的出现,近年来有些人提出,印章不能作为书画鉴定的依据.其实,那主要是不能作为现代书画作品的鉴定,用于古代书画还是有效的.鉴藏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拿到一件书画作品后,根据纸墨包浆,装裱风格款式等等,很容易判断作品的年代,但真伪吃不准,此时印章起了作用.老仿品,所使用的印章,多为手工摹刻的石章或以勾描钤稿腐蚀铜材或锌材的金属章.因石头固有的特性,摹刻的石章要想完全一样,几乎不可能,而腐蚀所得到的金属印与原钤也有微小的差异,且无金石味.若有确定为真迹的印章钤稿可对照,能辅助鉴别.
1、扬州八怪纪念馆里的扬州八怪雕塑“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扬州八怪,职业而已,不能说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有时含贬义。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鳝、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板桥所作《樱笋图》,即吟诵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2、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有时含贬义。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8人。在扬州当地有纪念馆,就立着他们的雕像。职业而已,不能说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1、“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职业而已,不能说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