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如何做好IT运维外包服务?

2025-09-27 11:47:06

1、通常,在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中,按生命周期可分为IT规划阶段、IT建设阶段和IT运维阶段,其中对于国内企业而言,IT运维阶段的时间最长。因此,IT运维管理关乎着IT运维的质量、成本和速度,更关乎着IT系统的安全、连续和可用性。

要解决IT运维外包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通常建议企业必须从根本上理清IT运维外包的管理流程,建立一整套的从组织体系建设、资产管理、外包商管理、成本管理,到技术方案管理的完善的管理体系。

2、IT运维外包管理系统是构建优秀管理的基础蓝图。外包管理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管理体系,二是支撑工具,二者相辅相成。管理体系是根本,支撑工具是载体,二者共同组成一个共享的、透明的、动态的、实时的系统平台,集资产、合同、外包服务过程、外包服务结果、技术方案、成本、质量等服务信息于一体。按照不同的特性和管理视角,管理对象又可分为对硬环境监控和软环境监控两部分。硬环境主要指IT运维服务的对象,软环境主要指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流程。

3、1、构建责权清晰的组织体系   

 

IT部门承担着组织的信息化管理职责,对IT规划、IT建设、IT运维全面负责。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需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可以按照项目或者技术分类来设置,调整信息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对每个岗位的职责设计进行必要的细化和优化,明确岗位所涉及的流程和权力等。       

4、2、建立IT资产管理体系,这也是管理体系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1)   建立IT资产信息模型 : 

IT资产的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梳理IT资产清单,而是要把管理这些信息的视角结合进来,立体地建立每个资产的信息模型。这样才能找到信息的起点和终点,通过建模对数据进行抽取分析,成为决策的依据。 

 

2)  建立IT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包含三个阶段:

 

采购阶段:包括采购、登记、分配、领用以及施工建设、安装调配等工作内容。

 

使用阶段:包括资产使用、调拨、维修保养、升级改造等。此时资产价值会发生变化,维修和费用是关注重点。

 

报废阶段:包括报废、报废处理、报废后再使用。这是IT资产管理更易产生混乱之处

 

3)  建立IT资产关联图。 

IT资产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关联图表现,从主图分解到各个支点关联图,层层分解层层展现。例如,某服务器连着哪些外设,连接哪台交换机,哪台路由器? 通过哪道防火墙?通过什么网连接到外面?服务器上有哪些硬件,储存了什么东西?和哪个服务器连接?等等。通过图形化,把所有关联关系罗列清楚。

 

4)  确定IT资产的服务级别。

 

在企业与外包商之间,可以依据ITIL建立IT运维服务级别协议,就所服务的IT资产达成响应时间、服务成本、服务质量要求的约定,作为甲方和外包方考核的依据。

5、3、建立外包商管理体系     

 

对外包商的管理是一个管理循环过程,如选择,使用,考核 优化和改进。通过服务内容指标的明确性,及服务中的管理过程,服务效果验收和售后维护等规范外包商的流程。

 

4、建立服务流程体系     

 

IT服务流程主要有:服务台流程、事件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发布管理流程。

 

在服务过程中,有些服务请求是立即恢复类型,比如网络不通、系统中断,这类事故需要马上恢复正常。这类服务管理的关键点不是流程是否规范,而是快速恢复!有些服务需要严格控制,比如修改密码、打补丁等等。这类服务需要经过规范的审批来实现,服务流程相对比较固定。流程不能孤立化建立,需要将流程与组织岗责关联,与制度关联,与考核关联。

6、5、建立服务成本体系    

 

IT运维服务成本既是服务价格的定价依据,又是IT运维预算的依据。IT资产服务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累计每次服务的配件费、材料费、人工劳务费、差旅费等费用的总和,间接成本是服务企业公共费用分摊的成本。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后,可以按需求进行细致的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6、建立技术方案知识管理体系  

 

按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对IT服务方案进行结构梳理,建立知识库,把一些有效的服务方案进行整理,及时发布、共享,对使用者、各级各类工程师进行技术知识支持,可以有效减少初级问题的服务差错率,提高工程师的服务水平和服务速度。

7、这些知识需要所有工程师认真填写,并通过考核措施使之成为一个强制驱动力。通过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在此基础上制定技术服务规范,逐步解决技术方案跟人走、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