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痛经解剖论

2025-10-13 19:44:19

1、月经周期: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次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就叫做月经周期。月经其实就是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的表现。

子宫内膜:是覆盖于子宫内壁的绒毛状组织,是由粘膜上皮与固有层所组成,里面富有血管。子宫内膜里纵横大量的毛细血管,经血就是由这里脱落排出来的。

宫寒痛经解剖论

2、那好,我们科普了月经的基础知识,下面讲宫寒在子宫内的影响。

      宫寒大家都能理解,其实就是子宫内很寒,很凉,像有冷气。我们再做更深入的一个比喻,把子宫比喻成冰箱,血液比喻成水,子宫内膜比喻成冰块。水在冰箱内遇到冷气就会形成冰块。而子宫内膜里的血液遇到寒气,血液就会运行缓慢形成瘀血,子宫内膜里瘀血越积越多,结成血块,血块堵塞严重者还会让子宫内膜增厚,或增厚的内膜向子宫发展,变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这就是很多女性经期会出现血块的原因。这也是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另外气滞血瘀也会使月经推后或形成闭经。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子宫受寒,寒气作用于血管让血管收缩变窄,寒气作用于血液让血液变慢,双重作用下使气血运行受阻,就会疼痛,这正如上面所说的,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而血块排出后,痛经就会减轻,或在痛经时,用热水袋敷肚子(热能让气血运行比较好),痛经也会减轻,这就叫通则不痛。

宫寒痛经解剖论

1、肾阳虚与体寒。

1、肾阳虚是由于肾阳虚衰,不能暖和身体而引起怕冷,液体气化不良而引起的尿频或水肿等虚寒症状。肾阳在中医里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肾阳主一身之阳气。

肾阳就好比是一把火,肾阳足,身体就有足够的热量,肾阳虚,身体内的热量就不足。如果体内阳气不足,没有温度,那抗寒能力就差,这种人就会怕冷。可见,只要肾阳足,那寒气就很难入侵身体。所以说怕冷的人或容易受寒的人,身体内的阳气是肯定不足的。

        而宫寒在中医里的定义是指妇女由于肾阳虚,胞宫(既:子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这句话明确的指出了,宫寒的原因就是肾阳虚,为什么肾阳虚与宫寒的关系这么密切呢?因为在中医里,子宫、卵巢都是肾的一部分,所以说肾阳不足,不能温暖子宫,那第一个受害的肯定是子宫了。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宫寒的原因是肾阳虚与体寒,而加重或引起肾阳虚、体寒的原因最主要还是因为受寒。(另注:肾阳虚除了与寒有关,房室或劳累过度也是引起肾阳虚的重要原因)

2、体寒乃百病之源。俗话说“十病九寒”、“病从寒中来”。女人的生殖系统最怕冷,冬天比较耗损阳气,下半身着凉会直接导致女性宫寒。寒性体质大多由后天因素造成,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房室或劳累过度损伤身体阳气……

     可见,体寒之人,也是因为寒气入侵了身体引起的,另外寒气又会损伤身体的阳气,加重肾阳虚,这样抗寒能力又会变得更差,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宫寒痛经解剖论

1

宫寒痛经解剖论

2、防寒细节:

1) 肩膀、腰腹、膝盖,这三部分是抗寒最差的地方,一定要注意防护。在办公室备披肩,可以护住你的肩膀,那里可不能受凉。穿着裙子时可用披肩护住腿部,尤其是膝盖。丝袜对怕冷的女子也是需要的,以防寒从脚下生。

2)别坐在空调下面,别让风直吹颈部。冷风从背后吹着你的背部、腰部,比迎面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更大。

3)别在办公室午休趴在桌上睡觉会无意中露出后腰,而且睡眠时毛孔松懈,这样比较容易被寒邪所伤。还有就是最好别一直在空调房呆满8小时,中午去室外走走,让毛孔接触外界的自然气息,如果体内有寒气也可以发散出来。

4)不要坐"寒"夏天不要坐有寒气的椅子,例如地面、石面或铁面椅子,导热快,寒气重,寒邪会迅速击退你身体的阳气直接攻击子宫。

5)夏天晚上睡觉时也要注意不要空调直吹身体,同样也要护住肩膀、腰腹、膝盖这三个部位。

3、肾阳虚的临床表现:

如: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性冷淡;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须发易脱落、早白;形体虚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

1、宫寒痛经的治疗要从三方面同时入手:

第一病位:痛经是因为子宫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同时可以出现血块、月经推后、闭经等表现。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只要子宫内气血通畅了,瘀血消了,痛经自然就会好转。

2、第二病因:导致气滞血瘀的原因是宫寒,主要表现:小腹冷痛、得热则缓和、下腹坠胀、肚子发凉或有冷气、白带多等。治疗原则:暖宫止痛。只要把子宫内的寒气消除,子宫温暖,就可以防止气血在子宫内瘀滞。

注:另外西医临床常见的一些妇科慢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等)所表现的症状其实就是宫寒引起。区别要点:只要是慢性的,反反复复的,长期消炎药治不好的,出现这类情况就要考虑宫寒的问题,临床上这些慢性炎症用宫寒的方法治疗效果很明显。

3、第三病源:引起宫寒的原因是肾阳虚,主要表现: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软、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治疗原则:温阳补肾。肾阳足,身体就会温暖,抗寒能力增强,防止寒气入侵。

4、从治疗原则上可以简单的理解:肾阳不足,身体的保护机制弱,抗寒能力差,子宫就易受寒气入侵而形成宫寒,宫寒又导致子宫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肾阳虚——(寒气入侵)——宫寒——(气滞血瘀)——痛经

                             病源  病因  病位

                               三步一体治疗

温阳补肾      ——      暖宫抗寒      ——      活血止痛

病位:活血化瘀,清除子宫内因寒气而形成的瘀血,通则不痛;

病因:暖宫止痛,用药直接温暖子宫,祛除子宫内的寒气,阻止病邪干扰;

病源:温阳补肾,把病源治好了,身体抗寒能力强,可防止寒气入侵子宫,不再反复发作。

1、 “华医痛经方”药物组成:鹿胎、小茴香、元胡、牛膝、川芎、茯苓等。

鹿胎: 中医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非一般草木可比,补肾效果明显。以鹿胎来修复子宫,有以形补形之妙。鹿胎不管补肾效果明显,同时还有暖宫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茴香与元胡配合: 茴香暖子宫,元胡通经止痛,相互配合达到暖宫止痛的作用。

牛膝与川芎配合: 牛膝活血通经,引药下行,补肝肾。川芎通十二经脉,能活一身之气血,活血化瘀之功优越。牛膝与川芎配合,能引药力作用于子宫,让川芎的活血化瘀之力集中在子宫内。

茯苓利水化湿而不伤正气,可防止寒湿内停,帮助水气运化,补健脾胃。

以上药物配合,共同达到了暖宫止痛,活血化瘀,温阳补肾的相互作用,把三个影响痛经的重要环节同时解决了,才能真正治好痛经,可防止反复发作,“华医痛经方”不但治疗原理周全,而且用药特别,配伍慎密,不愧为“痛经第一方”。

1、一、用药方法不对:很少中医书对于痛经的治疗方法有记载,都是参考月经不调的方法来用药,治疗原则都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病位治疗原理:活血化瘀。只治其一,并没有把宫寒,肾虚这些根源性的问题一起治疗。像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轻度痛经或许有作用,但对于长年被痛经困扰的中重度痛经患者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用药时间不对:吃过调经中药的女性大多数也会有这种观念,就是只在经前那几天才服用中药,其它时间都不吃中药,以为在经前吃是效果最好的,这种观念其实大多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再看看上面所说的气滞血瘀、宫寒、肾虚这三方面的问题,气滞血瘀是治标,宫寒肾虚是治本,相对于气滞血瘀偏重的人在经前使用能感觉效果明显,但宫寒肾虚这是根源性问题,说明身体已经久虚了,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久虚了肯定是要慢慢补好来,要不然就会反反复复。而且有些人在经前服用,其实只是刚开始好转,经后又停止用药,那还不是又回复以前的样子了?所以一直都治不好。正确来说,痛经用药是要连续使用的,直到身体各方面的症状完全恢复。

1、华医痛经方,是华医世家百年传承秘方,纯手工磨粉,确保每一道药材都是精挑细选的上等好药材,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与安全。

使用方法:一盒为一疗程,约280克。

轻度:一个月一疗程,每次服用约5克,一天两次。

中度:一个月两疗程,每次服用约10克,一天两次。

重度:一个月三疗程,每次服用约10克,一天三次。

2、如何确定症状的轻重程度?

轻度症状:痛经症状轻,易缓解,时痛时止,痛的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到两天左右,痛经时只要适当休息还能完成正常工作。

中度症状:痛经较严重,时间在两到三天左右,每次痛的时间较长,痛的次数多;宫寒怕冷明显,痛经时遇寒疼痛明显加重。

重度症状:痛经极为严重,整个经期痛经,完全影响生活,宫寒体寒明显,甚者寒从骨头或子宫里出来,服用止痛药亦效果不明显。

3、如何确定服用中药的时间长短?

轻度病程:痛经时间在一年以内,一般服用一到两个月时间,基本上就可以完全康复。

中度病程:痛经时间一年到五年,痛经症状达到中度,这类患者大多数要服用三个月左右或以上。

重度病程:痛经时间越过五年,症状中度以上,服用时间要半年左右或以上。

痛经症状越重,服用量就越大;痛经病程越久,服用时间就越长。

痛经症状越轻,服用量就越小;痛经病程越短,服用时间就越少。

症状重,病程轻:

比如说:以前从来不痛经或很少痛经,可是因为前两个月经期淋雨突然变成重度痛经,这类患者可以说是重度症状,轻度病程。像这样的虽然看上去很严重,但病的时间不长,身体低子好,基本上一两疗程就能好,有些效果明显者,服用十天半个月都能好。

症状轻,病程重:

有句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患者痛经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但痛经的时间比较长,这类患者是因为痛经不是很严重,用药比较快好,但身体的低子已经虚了很久,所以就算痛经已经好了,还要用药一段时间以巩固身体,达到功能的康复旺盛,及预防或根除体内长期积累的病灶。像这类情况,千万不要因为痛经很快好了,就以为身体都好了,这是错误的观念。

所以痛经的治疗要按症状与病程的轻重来确定中药的服用量及服用时间的长短,这样才能真正的治疗好痛经。所以要按你的症状同病程来对症治疗,就是如上面所说的,痛经症状越重,服用量就越大;痛经病程越久,服用时间就越长。比如一个重度痛经的患者,按轻度痛经的用量来治疗,肯定药力不足,当然就效果不好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