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歌曲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生欣赏视频。
2、歌曲描述的是什么地方?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板书:草原
3、同学们对草原的了解可真多,那你知道在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
4、五十年前,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记录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5、【补充板书: 16草原 老舍】 齐读课题
6、老舍已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了,谁来说说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7、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2、二、 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欣赏一下老舍先生的《草原》。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渲染 勾勒 鄂温克 天涯 低吟 襟飘带舞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2、自己先读一读,指名读。
3、【出示词语】 内蒙古 好客 同行 似乎
①读了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中,都含有多音字。)
【出示“蒙”的三种读音】 指读,强调在本课中,读měng
②还有一个词也比较特殊(指“同行”一词),这个词既可以读“同行xíng”也可以读“同行háng”,那我们如何区分它的读音呢?
【出示词语意思】 同行xíng:同路。 例如:携手同行。
同行háng:同行业,同行业者。
指名读,相信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这两句话就难不倒大家了,指读。
【出示句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歌来。
我和妈妈是同行,我们都是医生。
4、指导书写:出示一类字,让学生猜预习本上哪个字错的多?错在哪?
重点指导“涩”字的书写。
3、三、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草原。请同学逐段朗读课文,看看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2、老师想把刚才大家说的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看哪些内容可以放在一起。第一部分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我们可以概括为“草原风光图”。请你也来概括一下第二、三部分吧。
【相机板书: 风光图 迎客图 联欢图】
4、四、 品读感悟,体会草原之美。
1、 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这草原风光图,去领略一下她的无限魅力吧!
2、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出示“阅读提示”】生默读自学,师巡视。
3、全班交流:
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体会“更可爱”“那么清鲜”“那么明朗”和作者愉悦的心情。
指导朗读:你能体会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来读一读吗?
②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在你脑海中,“一碧千里”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相机板书:碧绿、辽阔】
“茫茫”是什么意思?(视线模糊,看不清楚。)
为什么在这里说“并不茫茫”?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谈你的理解吗?
预设学生回答“一碧千里”是“一千里之内非常的绿”,这里的千里真的是指一千里吗?(引导学生理解,“一”是“全、都”的意思)
指导朗读: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碧绿色的,而这种碧绿却并不茫茫。大家体会的真好,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过渡:是啊,多么美的草原啊!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③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里,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绣”的妙用。(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草原的生机勃勃。)
指导朗读:多么恰当生动的比喻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老舍是多么喜欢这一望无际而又生机勃勃的草原啊!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在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你发现了吗?(渲染 勾勒)
谁能说说这两种画法的不同?(提醒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来理解词语)
【出示“渲染”“勾勒”两幅中国画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再来看看这句话,你有新的理解吗?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
是啊!怪不得老舍先生说“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欲流”的“欲”是“将要、想要”的意思,“想要流入”和“轻轻流入云际”不矛盾吗?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观察,他把这美丽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美极了,也让我们来体会着读一读吧!
⑤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老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老舍先生真的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那么这首小诗会描写什么内容呢?又会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喜爱】
假如当时老师也置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画面)我一定既想在草原上尽情的奔跑,又想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闭上眼睛,享受这份静谧与安逸。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你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最想做什么呢?
【完成练习】
这种境界,既 又 。
这种境界,既 又 。
指生交流
过渡:是呀,我们都被草原的美丽风光所陶醉了,作者写到这里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骏马和大牛呢?老师想把最后一句话去掉可以吗?
⑥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B.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那么亲爱的骏马、大牛们,你们会在回味些什么呢?
C.除了骏马、大牛在回味,还有谁在回味呢?(作者、读者,包括课堂中的你我他)
D.草原就是我们生活的天堂。让我们在优美的草原牧歌中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再一次地感受老舍先生笔下草原的美丽可爱!
5、五、总结写法,积累背诵。
1、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老舍先生去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作者初到草原,先写了明朗的天空,又写了碧绿的草原,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按照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
2、是啊,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就能使文章既清楚、又有条理。
3、积累好词好句也是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合作着来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5.练习背诵,加强积累
(1)背诵提示:(齐)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师)那里的天(生)……(师)在天底下(生)……(师)四面都有小丘……(师)羊群(生)……(师)那些小丘的线条(生)……(师)这种境界(生)……(师)在这种境界里(生)……
(2)想想按什么顺序背?记住那些关键词帮助记忆?
(3)试背。
6、六、小结,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1、草原的景美,人更美,老舍先生一行人初到草原,会受到草原人民怎样的欢迎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诗歌,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7、板书设计:
空气清
景美 天空明 从上到下
草原 颜色美
线条柔
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