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我们该注意什么?
1、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
建议: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2、调理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建议: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颂阅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3、食品、衣物需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霸民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建议: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4、需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民羞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建议: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
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5、及时补水防止秋燥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一下子气候干燥起来,温度也降低不少,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丧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多和开水或多吃些水果来补充水分。
建议: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