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立城市的“免疫系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025-11-13 22:29:41

1、城市基础设施日常和应急两个体系长期并行

需要研究日常和应急两个体系,两个体系应该长期并置。在日常系统中,城市空间应该增加空间使用的弹性、可变性、混合性、容载性,比如体育馆临时转变为方舱医院,就是很好的例子。未来所有公共设施都应具有双重属性,成为“通用基础设施”。比如机场、体育馆、图书馆、音乐厅、街道、公园、学校、政府机关大楼等,理论上都可以转化为城市应急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需要我们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建筑进行调整,同时也应制定相关法律。

对于建立城市的“免疫系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城市与建筑空间的战略性预留

在各种医疗设施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方面,应该保留空间预留、功能置换的可能性。建议城市中增设“卫生隔离用地”,有效防止疾病传播。例如长沙市为应对疫情,在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基础上,仅用了72小时便完成了该中心1.41万平方米的改造修缮,成为长沙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设置“备用诊区”,即设置一片5公顷的巨大草坪作为预留,其面积相当于两个病区的总和。

对于建立城市的“免疫系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以生活圈为基础构建公共卫生防疫圈

生活圈概念最早由日本提出,从居民生活空间角度出发,通过通勤流、购物范围等行为刻画空间功能结构,构建空间地域资源配置、设施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动态关系。韩国借鉴日本经验,将生活圈分为三个等级:组团规划为小生活圈,小区规划为中生活圈,居住区规划为大生活圈。

对于建立城市的“免疫系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利用大数据形成疾病X预警地图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与信息互动,尤其是空间与数据的链接,在城市防疫这类公共应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数据+地理信息+城市分析,是城市规划师可以发挥专业经验的地方。如果大数据加上类似于气象模型的内核算法,像预测台风轨迹一样,将会更有价值。在管理上,首先要完成从政府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换,进行良好的协作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杭州阿里巴巴建设城市大脑工程,智能预测西湖景区的人流峰值,制定科学的安保力量分配、交通组织保障等方案,实现专业机构参与到城市治理和政府决策中,增强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决策的专业性。

对于建立城市的“免疫系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5、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与储备体系

突发事件使灾害应急交通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必需。在防疫物流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主要做法有: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编制救灾物流作业流程手册、对救灾物资进行分阶段管理。

例如将救灾物资的配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政府负责,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存放和运输,要求军队协助以保证紧急物品的运输。

第二阶段由物流公司负责,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

第三阶段由物流公司根据救灾物资性质分送不同的仓库。对于社会捐赠灾区的必需物资,直送灾民点;对于社会捐赠的非必需物资或超过灾区需要的物资,则送到储存仓库。

对于建立城市的“免疫系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用建筑设计防止疾病的传播

例如,在孟加拉的达卡,建筑师发现当地小屋的泥地板在细菌和病原体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于是通过用更易于清洁的混凝土地板代替泥浆,有效减少了感染这些容易避免的疾病的可能性。建筑师一个小小的创意,可能就会挽救许多生命。

对于建立城市的“免疫系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