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中药应该怎样服用
1、普通中药或散剂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2、发散风寒的中药
发散风寒的中药比如生姜、桂枝、麻黄等,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3、清热解毒的中药
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则“冷服”效果更好。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这类中药放冷服用,效果较好。

1、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因此,凉服与热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
2、一般,患有“阳病”的患者多表现出热证,会表现为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

3、而“阴病”多表现为寒症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4、在中药方剂中,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般情况下,叫做“汤”(如“桂枝汤”等)的多数热服,而叫做“饮”的多数需要凉服。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