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中利用DEM制作山体阴影立体晕渲图并调色
1、下载dem高程数据。
2、在ArcToolbox内点击"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山体阴影";在弹出的"山体阴影";对话框中";输入栅格";处选择导入的高程数据,设置好相关参数,点击"确定"开始分析,分析后的效果。
英文界面,按照顺序ArcToolbox -> 3DAnalyst Tools - > Raster Surface -> Hillshade,打开生成山体阴影的对话框,如图所示,设置各项参数。
3、修改配色方案。
点击生成的"HillSha_tif"图层下的配色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种配色方案,选择后点击确定完成配色方案修改。为了提高显示效果,诉季裹可以在顶部菜单栏空白处点击右键,在"效果"前面打上√;,显示出“效果”工具条,在“效果”;工具条上将透明度调整为50%,调整后的效果(由于此配色方案的原因,效果不是很明显,有的配色方案效果会很明显)。
4、到此就完成了阴影处理,此处理主要的功能就是更好的显示地形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观看二狮兄arcgis视频教程并下载高程数据用ArcGIS试试。英文名解释:
Inputraster:生成山体阴影用到的DEM数据;
Output raster:输出山体阴影的路径和名称;
Azimuth:太阳方位角,控制的是山体阴影所在的方向,从正北方向起算,顺时针方向为态往正值,默认值为315;
Altitude:太阳高度角,控制的是太阳的高度,决定阴影的多少,以正东方向起算,逆时针方向为正值,默认值为45;
Z factor:垂直比例因子,决定山体阴影山脊线的精细程度,值越大,山脊线越突出,默认值为1。
5、参数的设置,取决于所在地域的DEM数据。总体来说,太阳高度角越大,阴影越少,垂直比例因子越大,山脊线越突出。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参数保持默认,Z factor设为0.00001。
注意:Z factor,垂直比例因子,不同的数据会有不同的设置方式,单位转换如表所示。简而言之,由DEM数据源的裹墨坐标系统决定,如果高程值单位为米,水平坐标单位为度,在创建山体阴影中选择z factor时需要注意,不夸张则填写0.00001,夸张10倍则填写0.0001;若高程值与水平坐标单位均为米,则填写1或者夸张倍数即可。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171
阅读量:94
阅读量:118
阅读量:131
阅读量: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