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2025-10-04 10:12:51

1、 主穴:分两组。1、中脘透梁门、大横;2、胆俞、脾俞。

  配穴:迎香透四白、至阳、期门、太冲、足三里。

主穴每次仅取一组,如效不佳,再酌选配穴。两组主穴可轮用,亦可单独用。中脘透梁门,右侧腹痛明显透右梁门,左侧明显透左梁门;大横穴可深刺至2寸左右;胆俞、脾俞,亦宜以28号针略向脊柱斜刺至有酸、麻、胀强烈得气感。余穴均须激发明显的针感。然后大幅度捻转提插,施泻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每日1~2次。

2、主穴:阿是穴1、阿是穴2。

  阿是穴1位置:位于足三里下,压痛感最显处。

  阿是穴2位置:位于右侧臀部,在骶管裂孔与大转子高点连线以上外1/3处之敏感点。

任选一主穴。阿是穴1,先于该穴上反复用力按压,当腹部剧痛出现明显减轻或消失倾向时,即在此点进针。得气后,宜采用“气至病所”手法,反复施行,使针感向腹部方向传导。留针时间据症情变化而定,在此期间可间断予以运针刺激。阿是穴2,用5寸长毫针垂直剌入2~3寸,持续捻转5分钟,当疼痛大减后,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2~3次,或据疼痛情况随时施针。

  针刺治疗同时可服乌梅汤加味或食醋适量,每日3次;鼓励患者进高脂肪餐。在疼痛缓解24小时后,每日服驱蛔灵3.5克,连服两天。

3、主穴:主穴。

  配穴:上合谷、胸椎7透胸椎9。

  主穴位置:在第六胸椎棘突上缘。

  上合谷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基底部。

 先取主穴,如不能即时止痛加取配穴。患者端坐低头,暴露背部,选直径1毫米粗,2寸长之特制粗针(赤医针),与皮肤成30~40度角,对准主穴,向下斜刺至皮下,然后顺脊柱平刺1~2寸,留针;上合谷以28号3寸毫针先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退至皮下沿第二掌骨向指掌关节透刺;另用同样粗细和长度的毫针,从第7胸椎棘突上缘沿皮下透向第九胸椎。留针时间亦可据症情变化而定。每日1次,3次后改为隔日1次。

4、主穴:期门、阿是穴、胆俞、鸠尾。

  配穴:中脘、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腹部压痛最显著处。

药液:维生素K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注射用水。

  以主穴为主,疗效不明显者改取配穴。每次取1~3穴,阿是穴必取。阿是穴须用皮内注射针头刺入,将注射用水0.3~0.4毫升注入皮内,使局部成典型橘皮样变(不可注入皮下,以免影响效果)。余穴可注射其他三种药物中的任一种,针入得气后,缓缓推入。维生素C每穴0.3~0.5克,维生素K3每穴0.5毫升,当归液每穴0.3~0.5毫升。穴位注射,每日1~2次。

5、主穴:胰胆、迷根。

  配穴:肝、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刺右侧,疼痛未止再针左侧。捻转运针,刺激须强,留针30分钟至1小时,每5~10分钟行针1次;或以0.25%普鲁卡因在上述耳穴注射,每穴0.3毫升。每日1~2次。

1、胆道大出血。

2、胆道坏死、穿孔、腹膜炎

3、肝蛔虫症,包括蛔虫性肝脓肿,肝内胆管蛔虫嵌塞。

4、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5、合并胆道结石、胆总管梗阻、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等,且经积极的内科及内镜下治疗无效者。

1、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如白细胞升高明显,提示合并细菌感染。

2、找虫卵 大便集卵可查到蛔虫卵。若没有查出蛔虫卵,也不能排除本病,部分病人可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找到蛔虫卵。

3、B超检查 能较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且方便、易重复。蛔虫进入胆总管后,B超下可见胆总管内条形管腔影,内部回声不均匀,活虫体还可见其蠕动,如虫体已死或钙化,则为条索样强回声影。

4、B超检查 能较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且方便、易重复。蛔虫进入胆总管后,B超下可见胆总管内条形管腔影,内部回声不均匀,活虫体还可见其蠕动,如虫体已死或钙化,则为条索样强回声影。

5、静脉胆道造影 存在胆道显影不良或不显影,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无法诊断完全钻入胆道内的蛔虫,故目前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应用较少。

1、.胆道感染 化脓性胆管炎,占40%;胆囊炎,占40%;败血性休克,占6%。此时,病人除右上腹绞痛外,常伴寒战、高热、皮肤巩膜黄染、腹胀加剧。查体右上腹压痛范围扩大,并有肌紧张。如出现胆道梗阻,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急性胆囊炎时,墨菲征阳性。

2、.胆道出血 出现率为3.5%。常发生于胆道感染的基础上,先有发热、腹痛等,随后出现呕血、黑便。

3、肝脓肿 在肝内胆管炎的基础上,可继发肝炎、肝脓肿。肝脓肿常为多个分散小脓肿,脓肿破溃时,可出现膈下积脓或脓胸。

4、急性胰腺炎 出现率为3.5%。由于蛔虫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及虫体堵塞,造成胆汁和胰液引流不畅,使感染的胆汁和(或)胰液逆流入胰管而激活胰酶,引起急性胰腺炎;虫体钻入胰管可引起坏死性胰腺炎;虫卵沉积于胰管引起炎症、纤维化,可致慢性胰腺炎,这是早年我国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原因。

5、胆系结石症 发生率约为19%。胆道内的蛔虫残骸碎段或残留角质可作为结石核心,形成结石。此种结石多为胆色素性结石。此外,雌性蛔虫每天产出大量虫卵,也可成为结石核心。

6、其他 胆总管穿孔率约<1%,胆囊穿孔<1%,腹膜炎占6%,脓胸占2%~6%,胆管狭窄占1%~3.5%。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