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sion与cookie的比较:自定义session存储机制

2025-10-27 05:30:20

1、什么叫做session存储机制:

1,启动session(session_start() ),  就可以使用变量:$_SESSION,比如赋值。

2,但变量($_SESSION)是非持久数据,程序运行一结束,就全部被销毁。

3,则另一个页面启动session之后运行时,又怎么获得了之前页面中的$_SESSION变量数据呢?

这就是session背后的运行机制所完成的工作,就是所谓的session存储机制,大致如下:

A,前一个页面结束时,将$_SESSION数组中的所有数据序列化之后保存为文件;

B,后一个页面启动session时,从前面的文件中读出数据并反序列化,恢复到变量$_SESSION中。

C,至于读取哪个文件中的数据,是要根据浏览器传过来的sessionid值进行比对得到对应文件。

自定义存储机制就是:

我们自己来存盘,并自己来读取数据!

2、自定义存储机制

实际上,一个session在运行过程中,除了简单的“存盘”“读取文件”的工作,还有多项工作,都是在整个session存储过程中完成的,包括:

1session初始化

2session结束

3读取自己的session文件数据到$_SESSION变量

4写入自己的$_SESSION变量数据到文件

5删除当前session(其实就是session_destroy()的工作)

6回收过期的session文件数据。

则,要实现自定义存储机制,按如下步骤:

1,先声明“我自己来”:

ini_set("session.save_handler", "user");  //设置为session的存储机制为“用户自定义模式”

2,声明session运行过程中的存储机制所要做的6件事情(就是6个方法):

session_set_save_handler(“函数名1”,”函数名2”, ”函数名3”,”函数名4”, ”函数名5”, ”函数名6” );

3,依次定义这6个方法:

function  函数1(){}

function  函数2(){}

function  函数3(){}

function  函数4(){}

function  函数5(){}

function  函数6(){}

实际上,这6个方法,在session_set_save_handler()声明的时候,是有顺序的,依次是:

session_set_save_handler(“开始函数”,”结束函数”, ”读取函数”,”写入函数”, ”删除函数”, ”回收函数” );

4,然后,就可以按之前的session的正常做法直接使用session了:即之后,session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注意:这6个函数我们不应去调用它,而是,他们在我们的代码正常使用session的过程中,会在适当的时候自动被调用。而且,不同函数有其不同的参数。

 

我们来观察一下其中的过程:

session与cookie的比较:自定义session存储机制

3、对比,如果有session_destroy()程序,则如下:

session与cookie的比较:自定义session存储机制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