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简谱学习入门教程
1、1
、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
1
、
2
、
3
、
4
、
5
、
6
、
7
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
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
1665
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
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文学家卢梭。
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
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
1882
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
传入日本,
19
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
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
1904
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
“
学校唱歌法
”
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
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
笔者认为,
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
在我国普及和推
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
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
而且现在世界上绝
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
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
普及五线谱,
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
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2、轻轻松松了解一下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
国广泛流传。
简谱有它的优点,
但也有它的缺点。
例如记合奏合唱,
它就不象五线谱在视觉上那么清
楚,
而记钢琴谱几乎是不可能的。
过去有人认为简谱简单、
不科学,
因而否定了简谱在现实
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那是错误的。
应该承认:
简谱对音乐的普及和推广,
作出了重大的
贡献。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简谱将会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3、在简谱体系中,
音的相对高度暖和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
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
除
3 4
、
7 i
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标记:
1 2 3 4 5 6 7 i
唱法:
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
即表示高八度演唱,
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
反之,
在
下面加一个圆点,
即表示低八度演唱,
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要准确地表示音的绝对
高度,还要应用调号标记。调号标记是用
1=F
、1=G„„等来表示的。
4、
简谱中的拍号和五线谱一样,
用分数标记,
它和调号一起记在乐曲名称的左下方,
先记
调号后记拍号。乐曲名称的右下方则词曲作者的姓名。
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记在第一行乐谱开始处的上面。
在多声部的记谱中,
小节线多半是分开的,
各声部单独记写。
但有的器乐曲的小节线是
按照乐器的分组连起来的。不论是分开或不分开,各声部的小节线一定要上下对齐。
记谱时要注意音符的空间距离,
使小节与小节,
拍与拍的距离大致相等,
一拍之内音符
少的要写松一些;
音符多的要写紧一些。
少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
低音点要记在短横线下
面。
简谱体系中音值组合法的规则,
基本上与五线谱相同。
只是在复拍子中不用代表整小节
的一个音符,而用连线把音符按单拍子分组后连结起来。
休止符的组合法和上面所谈情况相同,当然不必再用连线。
连音记号记在音符的上面,用开口的括弧加上表示连音的数目字来标记。
简谱中的移调非常简单,
只要把调号改动一下便可以了。
例如
C
大调的乐曲要移高大二
度时,只要把
1=C
改成
1=D
便完成了。
简谱中变音记号只用升(
#
)、降(
b
)和还原三种,重升(×)
、重降(
bb
)是不用的。
在简谱体系中,较长的确定的转调,不用临时变音记号,而用转调后的调号来标明。
五线谱中所用的装饰音记号、省略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基本上都适用于简谱。
为了避免代表断音的圆点和高音点相混,在简谱中断音用▽或▼来表示。
短倚音用小的十六分音符或十八音符标记,
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
并用连线与
被装饰的主要音相连。
前奏、过门、尾声和五线谱一样,用小音符标记,有的也用括弧括起来。
记写和弦时,音符下面的短横线,仅在最低音下记出。
关于简谱的记谱法,
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所谈的仅是简谱中一般最普通
的知识,是很不全面的。